[发明专利]一种检测人体免疫状态的检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62227.X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852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7 |
发明(设计)人: | 雷红星;宋福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Q1/6886;C12Q1/70 |
代理公司: | 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征 |
地址: | 10010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人体 免疫 状态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检测人体免疫状态的检测系统,属于基因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检测系统对外周血中IFI27、ISG15、IFI44L、RSAD2、HERC5、IFITM3、IFI44、IFIT3、EPSTI1、IFIT1、HP、ANXA3、ARG1、FCGR1B、S100A12、MMP9、IL18R1、TLR5、GYG1、FCGR1A共20个基因进行检测,通过各个基因表达量的上调或下降来达到对人体免疫状态的评估,并进而利用这些基因指导精准医疗,包括疾病精准分型、预后、治疗跟踪和疗效评价,具有优异的临床应用价值,应用前景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基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通过检测目标基因的表达量来评价人体免疫状态的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免疫反应是人体对外源微生物入侵和内源机体异常的生理反应,表现在激活或抑制某些生物通路,因此人体免疫状态的异常可以指示人体受到外源微生物入侵或机体内有癌症等病变。检测人体免疫系统状态最常用的技术手段是血细胞计数,比如某种类型的白细胞数量。也有对血清中个别免疫相关蛋白的定量检测。
无论是血细胞计数,还是免疫相关蛋白量检测,都只能大方向指示免疫失调。当今的精准医疗对免疫状态的检测有着更高的要求,需要对重要的分子通路进行检测,以利于疾病的精准分型。
外周血作为一种微创源的检测方法,被广泛用于生物标志物的发现。文献中已经报道过一些不同的方法,例如:过敏性休克(septic shock)分类的问题。有文献报道过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对过敏性休克三种亚型的差异基因进行聚类。然而,对于机器学习的方法,如果不能有效的使用,很容易出现过拟合的现象。通常研究中都会采用机器学习中监督学习的方法,将研究在多个数据集中进行,其中一部分数据用于构建模型,而另一部分数据用于验证。在一个研究中,采用这种方法,发现11个基因在感染炎症(InfectiousInflammation)中区分出无菌炎症(Sterile Inflammation)的分型中,效果良好。另外一种提高可重复性的方法是,抛弃使用个体基因,转而使用基因模型。这种方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和一些其它疾病中被证明有很好的效果。
为了从个体疾病中发现生物标记物,申请人猜想在更广泛的疾病类中可以观测到免疫系统的反馈。广泛的疾病类型指不限于感染免疫类疾病。事实上,免疫系统的功能紊乱在包括脑神经失调等在内的多种疾病类型中均有发现。一些免疫系统的紊乱可能以基因失调的方式反应在外周血中。在许多疾病中表现出的基因失调可能所揭示出的潜在的机理即是免疫应答。另外,申请人对发现有多大的潜在的临床应用更加感兴趣。临床应用包括疾病分类、疾病阶段、诊断以及治疗监测等多个方面。在这个方向上,Gibson和他的同事们提出了“血液信息记录”的概念,该概念由10个从9条轴线中选出的具有代表性的基因。然而,申请人旨在找到检测更方便,花费更低,数量更少的基因集作为生物标记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人体免疫状态的检测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检测人体免疫状态的检测系统,其检测包括如下基因的表达量:IFI27、ISG15、IFI44L、RSAD2、HERC5、IFITM3、IFI44、IFIT3、EPSTI1、IFIT1、HP、ANXA3、ARG1、FCGR1B、S100A12、MMP9、IL18R1、TLR5、GYG1、FCGR1A;前述任一或多个基因的表达量上调,则预示人体免疫状态不佳。
本发明提供一种诊断/检测系统,能够检测如下任一或多个基因的表达量:IFI27、ISG15、IFI44L、RSAD2、HERC5、IFITM3、IFI44、IFIT3、EPSTI1、IFIT1、HP、ANXA3、ARG1、FCGR1B、S100A12、MMP9、IL18R1、TLR5、GYG1、FCGR1A,并将其应用于评价人体免疫状态或疾病诊断或愈后评估或用药评价,所述的疾病为感染类疾病、自免疫类疾病、癌症和脑血管疾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222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子标志物FOXM1基因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改良型耐用手工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