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广谱生物制剂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60190.7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582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薛强;葛赛;陈亿军;彭建雄;刘银;孟思明;孔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70 | 代理人: | 刘杰 |
地址: | 430071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体 治理 广谱 生物制剂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广谱生物制剂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当河道、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排入有机物污染物时,水体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可以降低有机物污染物浓度,使水体恢复到之前的状态,这就是水体的自净过程。但是,当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超出了水体的自净容量时,水体供氧和耗氧速率失衡,环境中不同藻类种群以大量有机污染物为能源供给迅速繁殖,造成水生生物种类的失衡,进而水质出现恶化,水体富营养化。随着污染负荷的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进一步降低至0.5mg/L以下时,水体开始出现黑臭,部分过量的污染物以黑臭底泥的形式在水体底部聚集。黑臭水体的形成,严重污染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影响了城市形象。
目前国内外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技术主要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物理方法包括截污清淤、活水引调等手段,后续仍需要生物法进行根治;化学方法采用化学试剂对污染水体进行快速修复,但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水质且易造成二次污染;生物方法是国内外近年迅速发展的一种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恢复黑臭水体的生态功能。现有发明技术中,污水处理用复合酶制剂及其施加方法,是将复合酶和矿物质水混合复配。使用时先与水按比例稀释,然后按照污水处理量约8ppm的比例直接投加于污水中处理。该发明不仅提高了污水厂的处理能力和降低了运行费用,而且基本达到了剩余有机污泥零排放,防止污泥处理的环境二次污染,同时提高了污水厂出水的自净能力,防止出水二次富营养化。处理城市湖水污染的微生物制剂,是将四种微生物按比例混合。使用时先与沸石粉混合然后直接洒向湖水中。该发明能很好的净化水质和改良底质,优化和保全生态环境。养水、保水、稳定水色、治浊水、水浓、水红、水黑、底臭、藻类老化、调节和稳定水体pH的作用明显。
但是,目前用于处理黑臭水体的生物制剂都存在一定的弊端:厌氧微生物在环境中生长所需时间较长,导致水体处理效率缓慢。而随着环境中含氧量逐步增加,厌氧微生物活性逐步降级甚至失活,导致水体处理效果不佳;复合酶菌剂可快速降解环境中有机污染物,但随着降解过程的进行会产生大量二级产物改变环境pH,导致复合酶菌剂活性降低甚至失活,进而影响水体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广谱生物制剂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生物方法处理黑臭水体效率低,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广谱生物制剂,包括:复合微生物群落以及生物复合酶制剂;
其中,所述微复合微生物群落包括:厌氧细菌和好氧细菌。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微生物群落包括: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氨化细菌、固氮菌、脱氮硫杆菌、嗜酸乳酸菌以及解磷菌中的任意五种或者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复合酶制剂包括: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果胶酶中的任意三种或者以上。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复合酶制剂包括: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以及果胶酶;按照质量配比,所述生物复合酶制剂中,脂肪酶、蛋白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淀粉酶、果胶酶的配比为:1.7:2.5:0.8:0.5:2.8:1.4。
进一步地,所述生物复合酶制剂的质量大于等于所述复合微生物群落的质量。
进一步地,所述广谱生物制剂还包括:干粉助剂;
按照质量份数配比,所述复合微生物群落为25~45份、所述生物复合酶制剂为45~65份、所述干粉助剂为5~10份。
进一步地,所述干粉助剂包括:十二烷基硫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以及碳酸钙;并按照1.5:1:0.4重量比均匀混合。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广谱生物制剂的使用方法,将所述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广谱生物制剂投入到待处理黑臭水体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601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充电装置及充电设备
- 下一篇:一种曝气进水进药一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