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压缩空气用量种分槽提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9249.0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2828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4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孙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7/02 | 分类号: | C01F7/02;C01F7/14 |
代理公司: | 沈阳圣群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21221 | 代理人: | 王钢 |
地址: | 10009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空气 用量 种分槽提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种分槽提料装置,尤其涉及一种低压缩空气用量种分槽提料装置,适用于氧化铝工业种分槽提料,可以显著降低种分槽提料管压缩空气用量,降低压缩空气消耗的能耗,减少由压缩空气代入种分料浆的二氧化碳数量。
背景技术
现阶段,氧化铝行业的种子分解过程采用多台种分槽串联形式,在槽顶部料浆经溜槽进入槽体,经搅拌混合后,料浆从槽底部提料管下端开口进入提料管,向上流动,由提料管上端开口流出种分槽。
如图1所示传统的提料管是固定在种分槽靠近槽壁位置的一根或两根竖直的钢管,直径0.5~1米左右,底端一般距槽底板两米以下,做成45度斜开口形式,开口方向一般指向槽体的中心。提料管上部出口敞开,位于槽顶部且高于液面一定距离,穿过槽壁后与外部溜槽连接。提料管设置的压缩空气管为一根直径较细的钢管,从提料管顶部进入提料管内部,下端距提料管下端2米左右。
种分槽的料浆是固液混合物,含有大量的氢氧化铝颗粒,料浆虽然经种分槽搅拌装置混合,但种分槽顶部和底部料浆的固体颗粒浓度不完全一致,底部的固体颗粒浓度高于顶部。提料管内的料浆全部来自于种分槽底部,因此提料管内料浆的密度要大于槽体的料浆平均密度,提料管液面的高度低于槽体液位的高度。
种分槽进料时,液位逐渐上升,提料管和槽内料浆连通,液面都在上升,但提料管液面的高度始终低于槽提料浆高度,液位差达到1米以上。当槽体料浆的高度达到提料管出口高度时,出料管也无法出料,因此必须在提料管内通入压缩空气,使提料管内的平均料浆密度降低,提料管液位会随之上升,当提料管料浆平均密度小于等于槽内料浆平均密度后,料浆会从提料管出口排出。为了保证料浆不断流出,压缩空气会持续以较大的流量被送入提料管内。但压缩空气会消耗较多电能,且将二氧化碳代入料浆,产生碳酸盐而影响分解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压缩空气用量种分槽提料装置,目的是种分槽搅拌装置对料浆产生水平圆周环流,利用料浆的环向流动的力量,推动提料管料浆出料,可以显著减少压缩空气用量,实现节能降耗和减少二氧化碳对料浆的污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低压缩空气用量种分槽提料装置,是在种分槽槽体内的提料管底部设置一箱体,提料管位于箱体顶部,箱体的迎流面设有开口。
箱体顶板与提料管密封焊接。
箱体底板倾斜,迎流侧高度低于对侧。
箱体宽度大于提料管直径。
开口为矩形或近似矩形。
开口设在迎流面壁板的下部。
提料管底端做成45度斜开口,开口方向指向迎流面箱壁。
本发明的优点效果:本发明增加箱体和倾斜底板结构,利用料浆液流的冲击力,当料浆冲向箱体开口时,由于箱体底面倾斜角度,使液流加速流入箱体内部,液流冲击力使箱体内部液体压力升高,箱体与提料管是封闭结构,提料管压力也随之升高,使提料管液面上升。因此使用少量的或不使用压缩空气,就可以使料浆从提料管上端排出,实现了减少甚至不使用压缩空气的目的。从而降低压缩空气消耗的能耗,减少进入料浆的二氧化碳数量。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提料管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向视图。
图中 1、种分槽槽体;2、提料管;3、箱体;4、箱体顶板;5、箱体底板;6、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但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
如图2和3所示,低压缩空气用量种分槽提料装置,包括种分槽槽体、种分槽槽体内的提料管,在提料管2底部设置一箱体3,提料管2从箱体顶板4进入箱体3内部,箱体3在迎流面壁板设有一开口6。
箱体顶板4与提料管2密封焊接。
箱体底板5倾斜,迎流侧高度低于对侧。
箱体3宽度大于提料管直径。
开口6为矩形或近似矩形。
开口6设在迎流面壁板的下部。
提料管底端做成45度斜开口,开口方向指向迎流面箱壁。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利用料浆液流的冲击力,当料浆冲向箱体开口时,由于箱体底面倾斜角度,使液流加速流入箱体内部,液流冲击力使箱体内部液体压力升高,箱体与提料管是封闭连通,提料管压力也随之升高,使提料管液面上升。因此使用少量的或不使用压缩空气,料浆即可从提料管上端排出,实现了减少甚至不使用压缩空气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铝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92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