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抽余油加氢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8347.2 | 申请日: | 2017-03-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1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3 |
发明(设计)人: | 罗祥生;张海燕;刘子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钦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01J27/185 | 分类号: | B01J27/185;B01J35/1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5107 | 代理人: | 汤凌志 |
地址: | 53501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抽余油 加氢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加氢催化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抽余油加氢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更具体地是一种以所含的氧化锌-氧化铝复合材料为载体的抽余油加氢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采用炼厂抽余油加氢可以生产多种牌号的溶剂油,溶剂油可泛指利用石油炼制和石化生产的多种产品和副产品加工生产的以其溶解性和挥发性为主要应用性能的一大类产品。脂肪族烃类的溶解性能不如芳烃,但芳烃的毒性严重,生产低芳、无芳的溶剂油成为溶剂油产业的发展方向。国内目前较多采用的方法有磺化-氧化法脱芳、脱烯,分子筛脱芳、脱硫,溶剂萃取脱芳等。而国外溶剂精制的主导方法是深度加氢精制脱芳、脱硫、脱烯。精制技术的差距是我国烃类溶剂不饱和烃及有害杂质含量高、气味大、对操作环境污染重的主要原因。因此采用先进的精制方法,以有竞争力的投资规模建设能够生产绿色环保型溶剂产品的加工装置,已成为我国溶剂油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其中的关键技术就是高活性的抗杂质加氢精制催化剂的研制。
加氢精制催化剂一般是以含氧化铝为载体,以VIII族和VIB族金属元素为活性组分,也有为了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对载体进行改进。例如以氧化铝—氧化硅为载体的,或者是加入其他助剂,一般P、F、B、Si、Ti、Zr等。而且前使用W-Mo-Ni-P/Al2O3催化剂以提高活性广泛用于馏分油加氢精制的工业催化剂。
中国专利:ZL03126138.8公开了一种煤油型溶剂油所用的催化剂。在该方法中所用加氢催化剂为W-Ni/TiO2-Al2O3或W-Mo-Ni/TiO2-Al2O3。中国专利:ZL200310112781.5在120℃-280℃的反应温度和氢分压0.2-0.4MPa(表压)的条件下,采用钴钼和镍铝催化剂,对天然气加工的轻油产品和炼油厂生产轻油进行加氢精制,以生产高标准溶剂油。
目前,研究开发的催化剂用于抽余油加氢生产芳烃溶剂油时,催化剂的活性稳定性良好,工业应用周期较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抽余油加氢的催化剂及制备方法,该催化剂具有更好的抽余油加氢活性和稳定性。催化剂的载体是含氧化锌-氧化铝的复合载体,活性组分为镍。该复合载体锌铝分散均匀、比表面积高。催化剂芳烃加氢活性高,且催化剂抗杂质能力强,生产运转周期长。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抽余油加氢的催化剂,由以下组分组成:
含氧化锌-氧化铝的复合载体80.0-92wt%,活性组分氧化镍8-20wt%。
所述的含氧化锌-氧化铝的复合载体,包括含锌铝尖晶石的氧化锌、氧化铝,并加入磷、钾和镁作为助剂组分,复合载体的组成以氧化物质量计:含锌铝尖晶石的氧化锌含量为5.0-40.0wt%,氧化铝含量为60.0-95.0wt%,助剂组分磷、钾和镁的含量占载体质量的百分含量分别为P2O5 0.2-1.2wt%、K2O 0.2-2.5wt%、MgO 2.0-5.5wt%,复合载体比表面积200-300m2/g。
优选的,所述的一种用于抽余油加氢的催化剂,由以下组分组成:
含氧化锌-氧化铝的复合载体85.0-90.0wt%,活性组分氧化镍10-15wt%;
所述的含氧化锌-氧化铝的复合载体,以氧化物质量计:含锌铝尖晶石的氧化锌含量为10.0-35.0wt%,氧化铝含量为65.0-90.0wt%,助剂组分磷、钾和镁的含量占载体质量的百分含量分别为P2O5 0.4-1.0wt%、K2O 0.2-2.5wt%、MgO 2.5-4.5wt%,复合载体比表面积200-300m2/g。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用于抽余油加氢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含镍可溶性盐配成浸渍液,浸渍含氧化锌-氧化铝的复合载体,干燥,焙烧得到抽余油加氢催化剂;
所述的含氧化锌-氧化铝的复合载体,通过如下制备方法得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钦州学院,未经钦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83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