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仿真血管介入支架植入训练与考核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8214.5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09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2 |
发明(设计)人: | 王黎洲;蒋天鹏;安天志;宋杰;许敏;黄学卿;李兴;周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G09B9/00 | 分类号: | G09B9/00;G09B23/28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地址: | 550004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仿真 血管 介入 支架 植入 训练 考核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高仿真血管介入支架植入训练与考核装置,包括连接在血管模型中间的病变血管模型,和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在血管模型和病变血管模型之间推送血管支架模型的推送装置;血管模型的内壁上设有柔性树脂层,柔性树脂层的密度与血管密度接近;血管支架模型,外壁上粘接有压力传感器;病变血管模型,内壁上涂有荧光剂涂层,并且内壁上固定有第一膜瓣装置和第二膜瓣装置;第一膜瓣装置,设有两个开合的膜瓣,并且每一个膜瓣上设有第一膜瓣按钮,其中一个膜瓣上设有第一膜瓣位置传感器;第二膜瓣装置结构与第一膜瓣结构相同;上述膜瓣按钮和膜瓣位置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共同连接在PLC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器上,仿真度好,实战模拟效果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介入支架植入训练与考核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高仿真血管介入支架植入训练与考核装置与考核方法。
背景技术
支架植入就是在我们的大腿根或者手腕上通过血管穿刺技术,逆着或顺着血管,把支架放入心脏的冠状动脉或下肢狭窄动脉里面,然后在合适的位置把它释放出来,撑起狭窄的血管,从而恢复动脉的血供,达到改善症状、“起死回生”的目的。由于血管介入支架植入治疗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学习支架植入操作是该项手术治疗的基本技能。以前的练习只能在医院临床手术现场,由老师操作并向学生讲解,学生不可避免受到X线的辐射。介入治疗设备从医院实际工作上直接用于操作训练教学是不便的,在真实人体上对大学生进行血管介入治疗的支架植入操作训练教学是不可行的,这就需要教学模型进行教学,而支架植入操作训练是否正确,如何考核以及如何自动实现植入工作完成后的告知,目前还无法实现。
申请号为201110389879.X,公开了一种血管介入支架植入位置指示与考核装置,属于医疗教学技术领域,包括人体血管模型、可拆卸狭窄病变血管、操作控制电路以及将支架送往人体血管模型内部的导管;所述的可拆卸狭窄病变血管紧密连接于人体血管模型,可拆卸狭窄病变血管内置两组内置瓣膜装置,每组内置瓣膜装置有两个瓣膜;所述操作控制电路由双位置指示电路和计时电路电连接构成,双位置指示电路包括安装于人体血管模型血管内壁的第一按钮开关以及第二按钮开关,第一按钮开关和第二按钮开关分别有两个且分别对应于瓣膜。有益效果是可以在实验室完成血管介入治疗支架植入操作的训练学习和考核。
但是其在具体使用时,不能区分学习和考核,练习过程中实时提示、跟实际临床手术场景不符,缺乏指导性;对血管弹性、血管造影、支架释放等重要过程模拟不足,训练过程缺失重要细节,并且仿真度差,对实际操作的借鉴作用不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能够实时模拟血管支架置入病变体血管的过程以及压力环境、位置精确性能的高仿真血管介入支架植入训练与考核装置。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仿真血管介入支架植入训练与考核装置,包括连接在血管模型中间的病变血管模型,和通过动力装置驱动在血管模型和病变血管模型之间推送血管支架模型的推送装置;
血管模型的内壁上设有柔性树脂层,柔性树脂层的密度与血管密度接近;
血管支架模型,外壁上粘接有压力传感器;
病变血管模型,内壁上涂有荧光剂涂层,并且内壁上固定有第一膜瓣装置和第二膜瓣装置;第一膜瓣装置,设有两个开合的膜瓣,并且每一个膜瓣上设有第一膜瓣按钮,其中一个膜瓣上设有第一膜瓣位置传感器;
第二膜瓣装置,设有两个开合的膜瓣,并且每一个膜瓣上设有第二膜瓣按钮,其中一个膜瓣上设有第二膜瓣位置传感器;
每一个第一膜瓣按钮、每一个第二膜瓣按钮、第一膜瓣位置传感器、第二膜瓣位置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共同连接在PLC控制器的中央处理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未经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82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