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微生物颗粒肥料孢子粉的喷涂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7393.0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830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8 |
发明(设计)人: | 余垚颖;王明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5G5/30 | 分类号: | C05G5/30;C05G5/12;C05G3/8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崔自京 |
地址: | 610066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微生物 颗粒肥料 孢子 喷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农用肥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复合微生物颗粒肥料孢子粉的喷涂制备方法,在已造粒好的肥料上按3~5kg/吨喷涂隔离层后60℃以下热风干燥,再按10~20kg/吨喷涂功能层后60℃以下热风干燥,最后按3~5kg/吨喷涂封闭层后再60℃以下热风干燥制成成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微生物颗粒肥料孢子粉的喷涂方法,该喷涂方法中最重要是微生物菌与肥料隔离,不受盐分、肥料浓度的影响,保持较高的活性;同时该喷涂方法大大地减少了微生物颗粒肥料生产过程中高温、干燥、肥料间摩擦脱落等外界因素对微生物菌活性的影响,显著提高微生物菌的存活率,对微生物颗粒肥料的生产和促进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生产实际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用肥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复合微生物颗粒肥料孢子粉的喷涂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复合微生物颗粒肥料生产绝大部分采用微生物菌与有机物料混合发酵再造粒或微生物菌与有机物料和化学肥料混合造粒生产复合微生物颗粒肥料,一部分微生物菌不仅承受不了发酵高温而死亡,即使形成的芽孢孢子其成熟度也不够,在造粒过程中肥料高浓度盐分、烘干干燥过程中高温作用下,大部分微生物菌已死亡;而少部分采用先造粒,微生物菌在颗粒肥料上简单喷涂方法,其颗粒肥料表面由于水分较大而强度不够、肥料间的摩擦而脱落等因素,添加的微生物菌数量和活性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严重影响微生物菌的使用效果。
复合微生物颗粒肥料应用效果不仅与肥料中有机物料的种类、无机养分的数量和配比有关系,而且与肥料中微生物菌的种类和含量密切相关,复合微生物颗粒肥料中微生物菌的有效含量的保证,是复合微生物颗粒肥料应用高效的保障。因此,复合微生物颗粒肥料微生物菌的科学加入方式,确保肥料中微生物菌的数量和活性,对复合微生物颗粒肥料的高效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复合微生物颗粒肥料微生物菌的存活率难于保障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复合微生物颗粒肥料孢子粉的喷涂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复合微生物颗粒肥料孢子粉的喷涂制备方法,在已造粒好的肥料上按3~5kg/吨喷涂隔离层后60℃以下热风干燥,再按10~20kg/吨喷涂功能层后60℃以下热风干燥,最后按3~5kg/吨喷涂封闭层后再60℃以下热风干燥制成成品;
所述隔离层由黄胶原25g和聚乙烯25g混合后加入5kg冷水中,边加入边搅拌,静置30分钟后制得;
所述功能层由尿素2kg、磷酸一铵2kg、硝酸钾1kg、腐植酸钾0.5kg、氨基酸钙0.5kg、氨基酸螯合中微量元素0.2kg、酵母粉0.1kg和葡萄糖0.1kg溶于10kg冷水中,充分溶解后过滤后制成营养液,再称25g黄原胶、75g聚乙烯醇和2.2kg孢子粉混合后,慢慢加入营养液中,边加入边搅拌,静置30分钟后制得;
所述封闭层由聚乙烯醇100g加入10kg冷水中,边加入边搅拌,静置30分钟后制成。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本发明的复合微生物颗粒肥料孢子粉的喷涂方法,改变了过去微生物菌与有机物料混合发酵、微生物菌与有机物料和化学肥料混合造粒、微生物菌在颗粒肥料上简单喷涂等方法,微生物菌的数量和活性受盐分、温度、干燥、水分、脱落损耗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很大,添加的微生物菌数量和活性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从而严重影响微生物菌的使用效果,本发明微生物菌数量除5~10%的机械损耗外,明显降低了盐分、温度、干燥、水分、脱落损耗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添加的微生物菌数量和活性得到有效的保障,微生物菌的作用和功效得到明显的提升,对微生物颗粒肥料的生产和促进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生产实际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未经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739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