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动控制引流量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7037.9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39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肖建如;楼棪;万昌丽;万维;李佳林;王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39/22 |
代理公司: | 上海顺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1203 | 代理人: | 陆林辉 |
地址: | 20000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控制 引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控制引流量的装置。
背景技术
积液体外引流是临床上普遍使用的引流方法,其将连接引流袋的一或多根多孔导管置入创腔或体腔,腔内的积液自动引出至引流袋内,能够防止感染,解除毗邻器官和组织的压迫,改善症状,并可促进创口愈合。根据临床经验和检索的大量文献共同表明:积液体外引流的过程中间断、定量引流非常重要。例如胸腔积液大量过快排液可导致复张性肺水肿和纵膈摆动,腹腔积液过度引流则可导致腹压骤降,诱发肝性脑病。此外,在脊柱外科术后,脑脊液漏的发生率约为10%左右。其发生原因较多,主要与医源性操作、硬脊膜潜在病理因素、硬脊膜与周围组织粘连等有关。主要表现为,术后引流量异常增多,呈淡红色血性液或清亮液体。患者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低颅压症状。临床上,针对术后脑脊液漏多进行非手术治疗为主,通常采取头低脚高位卧床休息,加强补液,同时每天要控制引流量,达到一定引流量后,应予以夹闭。避免因引流量过多,脑脊液丢失过多,进一步加重低颅压症状。此外,引流量过大甚至会导致硬膜外出血、脑疝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同时,控制引流量,间断地夹闭引流管,夹闭时脑脊液会外流到周围组织,而组织压力升高达到椎管内压力后,硬膜口可以闭合,有助于促进硬脊膜愈合。
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负压引流球作为伤口或者体腔积液的引流装置,同时可在负压引流球的末端,连接带刻度的集液袋,用以计数每天的引流量。或者采用SB排液包,作为伤口引流装置,但是这些引流装置在设计和应用上仅为了引流渗血渗液,并未考虑到控制引流速度和引流量的问题。故此,存在以下缺陷:
1.无法自动控制每天的引流量,同时由于引流袋必须悬垂于低处,不易观察。造成医护人员、患者和家属过度紧张,医务人员需要不定期、反复查看引流量,达到一定量后再手动予以夹闭,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
2.若术后伤口或者腔内积液发生感染,无法及时对其进行单管冲洗和引流,一旦无法控制伤口的局部感染,感染则会蔓延和扩散至临近的组织和器官。例如,脊柱术后伤口存在有脑脊液漏的情况下,若伤口感染,细菌和病毒可能会逆行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中枢感染。
3.无法检测引流装置的负压大小,容易导致引流速度过大或者不足,引发相应的并发症。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自动控制引流量的装置,适用于各种伤口或者体腔积液(如尿管、腹水引流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心包引流管、脑室引流管、T管引流管、各类造瘘管引流管等)的引流和冲洗。利用自动控制引流量装置,能够在达到每天预设的引流量后,自动夹闭,同时还可调节和监测引流装置内的负压大小,实现较为精确的引流,避免引流量过多或者不足所造成的并发症,有助于伤口的愈合。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控制引流量的装置,包括引流箱,设置于引流箱上用于调节引流箱内压力大小的压力调节监测装置,引流管,能够夹紧和松开引流管的夹闭器,引流量控制器和浮球;
所述引流管连通至引流箱内,所述夹闭器包括固定设置于引流管一侧的固定夹闭器和可移动式设置于引流管另一侧的移动夹闭器;通过移动夹闭器接近和远离固定夹闭器,实现对引流管的夹紧和松开。
所述引流量控制器包括串联的电池,液压电动推杆,启动开关和调节闸刀;所述液压电动推杆的伸缩杆推出方向背对移动夹闭器,且伸缩杆前端通过硬杆连接移动夹闭器;电路通电,伸缩杆推出,带动移动夹闭器和固定夹闭器分离松开引流管;电路断电,伸缩杆回缩,带动移动夹闭器和固定夹闭器闭合夹紧引流管;所述调节闸刀的瓷手柄与瓷底座之间设置有使得瓷手柄与瓷底座常态下处于分离状态的第二回位弹簧,所述调节闸刀的瓷手柄下方通过悬索连接浮球,所述浮球的重力能够克服第二回位弹簧的阻力使得瓷手柄与瓷底座接触从而闭合调节闸刀;
所述引流箱底部设置有出液口。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调节监测装置包括橡胶球和设置于引流箱内的负压指示计;所述橡胶球上设置有一个连接至外部大气的第一通气管和一个连接至引流箱内的第二通气管,所述第一通气管连接第一单向气体阀门的进气口,所述第二通气管上设置有进气口面向引流箱出气口面向橡胶球的第二单向气体阀门。按压橡胶球,引流箱内气体自第二单向气体阀门和第一单向气体阀门流通至外部,从而排出引流箱内空气,形成负压。
进一步的,所述负压指示计为U形管状结构,一端穿过引流箱与外部大气通过第一阀门隔离,另一端设置第二阀门。
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箱上设置有导气孔,所述导气孔与外部大气通过导气孔阀门隔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70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