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型可反复收放的集束光缆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6694.1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51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17 |
发明(设计)人: | 朱有财;徐泽宇;曹永恒;徐继东;徐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传输线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嘉华律师事务所 31285 | 代理人: | 黄琮;夏烨 |
地址: | 200437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轻型 反复 集束 光缆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型可反复收放的集束光缆,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缆芯、加强件、外护套和铠装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光缆采用若干根光纤单元以一根中心元件为中心进行单螺旋绞合并包覆绕包层制成缆芯,所述光纤单元由1~12根光纤周围绞合或直放加强材料后挤塑内护套制成,所述光纤单元的外径为2.0~3.0mm;一种集束光缆的制备方法,包括光纤着色、制作光纤单元、成缆、芳纶绞合、护套挤塑、编织铠装层。本发明提供的集束光缆在机械、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性能与现有常规的集束光缆相比不降低的情况下,在减小光缆的外径和重量的同时可提高光缆反复收放性能和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光缆领域,具体涉及集束光缆。
技术背景
目前市场上现有的集束光缆结构如图1所示,集束光缆由内至外依次设置有中心元件7’、光纤带1’、纤膏2’、松套管3’、内护套4’、加强件5’、光缆护套6’和铠装层8’。该种结构的集束光缆虽然具有光纤密度大、具有良好的机械环境性能,由于本结构的光缆采用PBT松套管内放置光纤带的结构形式,每根光纤单元的外径为5mm,造成光缆外径较粗(大约在22mm)、重量较大(约为650kg/km)的情况,给敷设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PBT材料弯曲性能较差,还会出现在弯曲半径较小的空间进行敷设容易造成松套管3’弯折、断裂的现象,外界的水气会入侵光纤的表面从而造成光纤断裂的现象。常规的护套采用套管式挤塑方式或压力式挤塑方式,护套采用套管式挤塑的方式,在经过反复收放后缆芯和加强件的相对位置会发生偏移,使缆芯暴露在加强件外侧,容易出现光纤被外界应力破坏的现象;护套若采用压力式挤塑,优点是缆芯和加强件、护套之间结合的非常紧密,光缆经过多次收放之后,缆芯和加强件、护套之间相对位置不会发生改变,性能比较稳定,一般适用于室外架空、直埋光缆和海底电缆的场合,但是如果光纤周围无刚性元件保护层,外护套的压力会传递到光纤上,直接影响光纤的传输性能。
因此,为了在机械、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性能与现有常规的集束光缆相比不降低的情况下,降低光缆的外径和重量的同时提高光缆反复收放性能,有必要提供一种新型的集束光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轻型的可反复收放的集束光缆及其制备方法,在机械、环境等方面的综合性能与现有常规的集束光缆相比性能不降低的情况下,提高光缆的弯曲性能,并降低光缆的外径和重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轻型可反复收放的集束光缆,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缆芯、加强件3、外护套4和铠装层5,所述缆芯周围均匀绞合加强件3并同时在加强件3外挤塑外护套4,所述外护套4外编织铠装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束光缆采用若干根光纤单元2以一根中心元件1为中心进行单螺旋绞合并包覆绕包层制成缆芯,所述光纤单元2由1~12根着色光纤20外周围绞合或直放加强材料后挤塑内护套21制成,所述光纤单元2的外径为2.0mm~3.0mm。
进一步的,所述绕包层的材料为聚酯薄膜或无纺布。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单元2中的加强材料为芳纶纤维或玻璃纱或聚对苯并苯双恶唑或碳纤维材质,所述内护套21的材料为聚氨酯或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
进一步的,所述光纤单元2内的着色光纤20为单模光纤或OM3多模光纤或OM4多模光纤。
进一步的,所述外护套4的材料为阻燃聚氨酯或聚烯烃,所述外护套4的壁厚≥1mm,所述外护套4的直径≤10.5mm。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3的材质为芳纶纤维或玻璃纤维或聚对苯并苯双恶唑或碳纤维。
进一步的,所述集束光缆的外径≤11mm。
一种轻型可反复收放的集束光缆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一:光纤着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传输线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未经上海传输线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669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扎纱遇热自动链解型光缆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显微硬度计自动升降对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