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蝉花人工培养过程中固体培养基的循环利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6147.3 | 申请日: | 2017-03-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45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如;路文遥;纪伟;吴迪芬;徐煜;胡建峰;王玉芹;孙长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R1/79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浩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6 | 代理人: | 刘云贵;周华宁 |
地址: | 314200 浙江省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 培养 过程 固体 培养基 循环 利用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蝉花人工培养过程中固体培养基循环利用的方法,该方法以采收孢子粉后的固体培养基为原料,经过处理后得到的固体培养基继续用于蝉花的固体培养过程。采用本发明方法同一批固体培养基可重复利用两次,利用循环处理的培养基培养得到蝉花孢子粉与普通工艺培养的孢子粉质量无明显差别,该方法既达到谷物培养基有效利用的目的,同时又减少了大量能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蝉花人工培养过程中固体培养基的循环利用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药蝉花为蝉棒束孢Isaria cicadae Miquel(蝉拟青霉Paecilomyces cicadae(Miquel)Samson)寄生在蝉若虫上并利用寄主的营养形成的内菌核及子实体,是我国传统著名的中药材之一,其药用历史比冬虫夏草早800年。蝉花属药食兼用真菌,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特定的功效。蝉花可产生多种在医疗和保健上有重要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包括核苷类、环肽类、多糖类、醇类、甾醇类及有机酸等,在调节免疫、改善肾功能、调节脂类代谢、抗肿瘤、抗疲劳、镇痛、催眠、降压降血糖等方面作用明显。
天然蝉花资源十分有限,而且野生蝉花因为产地不同、采收时间不一、易被杂菌污染霉变及含重金属等问题,其品质得不到保障。然而,蝉花目前已经实现了人工培养,且保证了无污染不含重金属,因此,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人工培育蝉花,主要是通过固体发酵的原理,利用谷物作为培养基。将蝉棒束孢通过斜面种子接种到摇瓶、发酵罐扩大培养,经固体发酵形成若花状分叉多枝的孢梗束子实体,经采收干燥即可作食药用原料。而采收后的菌质(固体培养基)经除湿、菌丝分离后,剩余的小麦粒含水量大,如果处理不及时,会产生污染,造成浪费。而除湿烘干后的小麦粒目前没有较好的用处,且烘干会产生大量能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蝉花人工培养过程中固体培养基循环利用的方法,采用本发明方法同一批固体培养基可重复利用两次,利用循环处理的培养基培养得到蝉花孢子粉与普通工艺培养的孢子粉质量无明显差别,该方法既达到谷物培养基有效利用的目的,同时又减少了大量能耗。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蝉花人工培养过程中固体培养基循环利用的方法,该方法以采收孢子粉后的固体培养基为原料,经过处理后得到的固体培养基继续用于蝉花的固体培养过程,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对采收孢子粉后的固体培养基进行除湿;
步骤2,将除湿后的固体培养基与菌丝分离;
步骤3,将除去菌丝的固体培养基与水混合,灭菌,即得。
其中,步骤1所述“除湿”以去除固体培养基中的水分为目的,除湿方法包括采用除湿机除湿、阴干、晒干、烘干等方法。优选除湿机除湿。
进一步,除湿温度在30℃以下,更优选为25-30℃。
进一步,除湿后固体培养基湿度为75%-85%。
进一步,步骤3固体培养基与水混合的比例为1:(0.5~1);优选为1:0.5。
其中,所述固体培养基为蝉花培养过程中常规的固体培养基,如谷物培养基,可选自小麦、玉米、大米、小米、黄豆粉、荞麦、大麦、燕麦、糙米、粳米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秸杆培养基,如麦秆、玉米杆、棉杆、豆杆、芝麻杆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农作物皮壳培养基,如麸皮、大豆皮、棉籽壳等。
进一步,所述固体培养基为小麦培养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实现了对固体培养基的循环利用,采用本发明方法,同一批固体培养基可重复利用两次,利用循环处理的培养基培养得到蝉花孢子粉与普通工艺培养的孢子粉质量无明显差别,该方法既达到谷物培养基有效利用的目的,同时又减少了大量能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泛亚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61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球藻高效培养基
- 下一篇:蛹虫草单交配型菌株2461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