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有机溶剂制备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154102.2 | 申请日: | 2017-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2377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龚翠然;许莹;罗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8;C08G18/42;C08G18/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元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5 | 代理人: | 刘元霞;牛艳玲 |
| 地址: | 350002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溶剂 制备 水性 聚氨酯 散体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无有机溶剂制备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方法。这种方法的特征在于聚氨酯预聚体经冷却后,用机械方法破碎成小颗粒,再加入到含有亲水扩链剂、中和剂、分散剂等的水溶液中,通过加热使小颗粒液化成小液球,水、扩链剂等在小液球中扩散反应,使小液球发生相反转,分散成乳液。这种方法的原理在于:用机械方法使预聚体破碎成小颗粒,增加水与聚氨酯预聚体的接触面积,并且该方法不要求预聚体黏度降低,扩展了无有机溶剂法的应用范围。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无有机溶剂制备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方法。
背景技术
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广泛用于胶粘剂、涂料、油墨领域。工业生产及实验室制备采用的方法一般为预聚体法和丙酮法。预聚体法是在少量溶剂(常用高沸点溶剂N-甲基吡咯烷酮)下先制得预聚物,趁热在快速搅拌下将其分散于水溶液中,再以二胺或肼扩链制得产品。丙酮法是先由多元醇、多异氰酸酯、低分子二醇等制得预聚体,降温后加入大量丙酮溶解,继而用扩链剂扩链,加水分散后,蒸除丙酮制得产品。这两种方法使用了有机溶剂,存在VOC排放问题,基于环保要求,开发无有机溶剂法制备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工艺是必然趋势。
国内外关于无有机溶剂法制备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增加聚氨酯链的亲水性,存在产品耐水性不足的问题。如US4108814Helmut Reiff等利用含磺酸基的二醇制成了无有机溶剂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其中的磺酸基含量高,使聚氨酯分子链亲水性增强,可达到不用有机溶剂便可以直接分散于水。第二、利用乙烯型反应性单体作为溶剂,制得产品为复合型乳液。如RolfGertzmann在专利US2004/0034146A1中揭示了一种以DMPA做亲水成分的无溶剂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物,用于可剥离的涂料,特点是以丙烯酸酯单体为溶剂,降低聚氨酯黏度,有利于分散于水。黄岐善等在专利CN101235195A中揭示了阴离子水性聚氨酯/丙烯酸酯复合乳液及其制备方法,是利用丙烯酸酯单体作为稀释剂合成的。第三、分散速度提升,增加剪切作用。Hong Liu等在专利US7240371B2中详细叙述了用于服装领域的聚氨酯粘接膜的制备技术,包括无溶剂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实现方法是在剧烈搅拌(5000rpm)的条件下,将预聚体加入到水中(含有中和剂和表面活性剂),再加添加剂和扩链剂,制得水性聚氨酯乳液。这种方法对分散设备的要求比较高,且要求预聚体黏度小。王洪武等在CN101759843A中提供了一种无毒阴离子水性聚氨酯及其制备方法,制备过程不需有机溶剂,分散速度达到10000rpm。然而上述方法仍需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制备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可用于胶粘剂、涂料、油墨等领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有机溶剂制备水性聚氨酯分散体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制备聚氨酯预聚体;
S2.配制分散液,其主体成分为水;任选地,还可包括分散剂、中和剂、扩链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S3.将聚氨酯预聚体冷却成固体,破碎成小颗粒;
S4.将S3的聚氨酯预聚体小颗粒在S2的分散液中分散,加热,再乳化获得稳定的水性聚氨酯分散体。
根据本发明,S2中,所述的分散液含有(a)水,和任选地,下述组分(b)~(d)的一种或多种:
(b)分散剂;
(c)扩链剂;
(d)中和剂。
其中,所述的(a)组分水可选自蒸馏水,去离子水中的一种。
其中,所述的(b)组分分散剂可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多元醇脂肪酸酯、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41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