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包金核壳纳米粒子的黄曲霉素B1分子SERS检测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53653.7 申请日: 2017-03-15
公开(公告)号: CN106928397B 公开(公告)日: 2019-03-05
发明(设计)人: 张芹;孙文;贺路影 申请(专利权)人: 集美大学
主分类号: C08F220/06 分类号: C08F220/06;C08F222/14;C08F2/44;C08K3/08;C08J9/26;G01N21/65;B01J20/26;B01J20/30
代理公司: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00 代理人: 马应森
地址: 361021 福***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基于 分子 印迹 聚合物 包金 纳米 粒子 黄曲霉 b1 sers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包金核壳纳米粒子的黄曲霉素B1分子SERS检测方法,涉及表面增强拉曼检测。合成金纳米粒子,在金纳米粒子周围包覆黄曲霉素B1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得以金纳米为核,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壳的核壳纳米粒子。将壳层的分子印迹聚合物中的模板分子洗脱后,分子印迹聚合物内的空穴可特异性地捕获黄曲霉素B1分子,由于处于金纳米粒子等离子体共振磁场的有效范围内,可实现黄曲霉素B1分子的表面增强拉曼分析检测。以黄曲霉素B1分子为模板分子制备的分子印迹壳层,经过洗脱后得分子印迹聚合物,对黄曲霉素B1具有高度特异性吸附,用作SERS基底可实现黄曲霉素B1的定量检测。该方法的特点是特异性高且样品分析时间短。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表面增强拉曼的检测,尤其是涉及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包金核壳纳米粒子的黄曲霉素B1分子SERS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黄曲霉素(aflatoxin,AFT)是一类真菌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和集峰曲霉(Aspergillus nomi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潘中华,徐燕芳,成恒嵩.黄曲霉毒素分析方法进展[J].农业环境与发展,1995,(2):30~33.)。目前已分离鉴定出AFB1、AFB2、AFB2a、AFG1、AFG2、AFG2a、AFM1、AFM2等18种属于该类的毒素,其中黄曲霉素B1的毒性及致癌性是最高的,其毒性约为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致癌性为二甲基亚硝胺的75倍,奶油黄的900倍(张文玲,袁涛,李书国.近10年粮油食品中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J].粮食加工,2012,(1):77~81.),3,4-苯并芘的4000倍,人畜误食该毒素能够引起内脏出血性坏死(Butler W H.Acute toxicityof aflatoxin B1in rats[J].British J.Cancer,1964,(4):756~762.)慢性中毒及引发癌症(叶雪珠,王小骊,赵燕申,等.黄曲霉毒素B1检测方法的分析[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3,(10):90~92.)。世界卫生组织已经于1993年将其列为I级致癌物(Elisabete Y S,Mario A O,Fabia Y F,et al.Evaluation of fumonisin-aflatoxin co-occurrence inBrazilian corn hybrids by ELISA[J].Food Addit.Contam.,2001,(8):719~729.)。由于黄曲霉素具有脂溶性,油料作物如花生、大豆等发霉是黄曲霉素污染食物的主要途径,且黄曲霉素B1耐高温,一般烹调手段难以破坏,低剂量摄入黄曲霉素B1就会造成中毒,因此建立对黄曲霉素B1的痕量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对黄曲霉素B1的检测手段主要有:薄层分析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酶联免疫法(ELISA)、毛细管电泳法(CE)和荧光光度法(IAC/S FB)(Wei J,Okerberg E,Dunlap J,et al.Determination of biologicaltoxins using capillary electrokinetic chromatography with multiphoton-excitedfluorescence[J].Anal.Chem.,2000,(72):1360~1363.)等。其中,HPLC法和ELISA法应用较为普遍,适用于标准化,但需要对待测样品进行复杂的样品处理和提纯,检测耗时长,仪器所需的维护成本比较昂贵,并且载体稀释作用会相对降低检测的灵敏度,不适合基层检测机构大批量检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集美大学,未经集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36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