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码防伪方法、服务器及双码防伪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3468.8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75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谈剑锋;张建平;姜立稳;谢勇;钱金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30/00 | 分类号: | G06Q30/00;G06F17/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胡彬 |
地址: | 201821 上海市嘉定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伪 方法 服务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防伪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双码防伪方法、服务器及双码防伪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防伪技术,一般采用在产品或其包装上设置防伪码,供经销商或消费者查询,以获取产品的溯源信息或辨别产品的真伪。一般防伪采用以下两种方式:
(1)粘贴式防伪码
这种方式通常只有一个防伪溯源码。防伪溯源码可以是粘贴在包装表面的标签,如果该标签未被遮盖,则无法区分商品是否被购买;如果该标签被遮盖,一旦该标签被路过者解开或刮开,则此商品就无法被销售了。防伪溯源码还可以是粘贴在包装内部的标签,只有商品被购买后并在使用时才可查询该标签,但在购买前无法确定商品真伪。
(2)内外双码
采用内外双码进行防伪溯源,使得购买前能够辨别商品真伪,本方式在包装外设有一个外码,在包装内设有一个内码。外码是可以用于购买前查验的标签,并允许多次查验,通常该标签用于经销商或消费者进行溯源,可以起到初步的防伪作用。内码通常仅可以查询一次,用于防伪。
内外双码的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外码可多次查询,在商品被用户购买使用后(即内码被查询后),不法分子仍可以复制外码,在用户不知道商品存在内外双码的情况下,买到假冒商品,用户通过外码查询到商品信息,则以为自己买到了正品,导致假货无法被有效辨别。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双码防伪方法、服务器及双码防伪系统,避免了不法分子复制使用防伪码,达到防伪目的,使得用户能够有效辨别产品真伪。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码防伪方法,包括:
接收第一标识码的码查询指令;
按照预设规则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码关联的第二标识码;
变更所述第二标识码的查询状态。
进一步地,按照预设规则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码关联的第二标识码,包括:
查找所述第一标识码,并根据预先存储的标识码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标识码;或者,
从所述第一标识码中获取关联标识位,确定包含所述关联标识位的第二标识码为与所述第一标识码关联的第二标识码。
进一步地,在接收第一标识码的码查询指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输出产品的防伪信息,并变更所述第一标识码的查询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第二标识码的码查询指令;
判断所述第二标识码的查询状态;
如果所述第二标识码处于第一有效状态,输出产品的溯源信息;
如果所述第二标识码处于第二有效状态,输出所述溯源信息和第一提示信息;
如果所述第二标识码处于不能被查询的状态,输出第二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在接收第一标识码的码查询指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产品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标识码与所述第二标识码,并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建立所述第一标识码与所述第二标识码的关联。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服务器,包括:
第一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标识码的码查询指令;
确定模块,用于按照预设规则确定与所述第一标识码关联的第二标识码;
第一变更模块,用于变更所述第二标识码的查询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存储模块,用于存储标识码对应关系;
所述确定模块具体用于:查找所述第一标识码,并根据预先存储的标识码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第二标识码;或者,从所述第一标识码中获取关联标识位,确定包含所述关联标识位的第二标识码为与所述第一标识码关联的第二标识码。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第一输出模块,用于输出产品的防伪信息;
第二变更模块,用于变更所述第一标识码的查询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第二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二标识码的码查询指令;
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第二标识码的查询状态;
第二输出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二标识码处于第一有效状态的情况下,输出产品的溯源信息;在所述第二标识码处于第二有效状态的情况下,输出所述溯源信息和第一提示信息;以及在所述第二标识码处于不能被查询的状态的情况下,输出第二提示信息。
进一步地,所述服务器还包括:
生成模块,用于根据产品信息生成所述第一标识码与所述第二标识码,并按照所述预设规则建立所述第一标识码与所述第二标识码的关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众人网络安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34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动虎钳
- 下一篇:一种基于双重认证机制的商品防伪溯源系统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