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舶露天甲板带缆桩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3325.7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16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焦自权;李遵伟;孙勇敢;王侨;焦子硕;冯志强;夏义江;韩鑫;刘文静;邓军林;杜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钦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21/06 | 分类号: | B63B21/06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5107 | 代理人: | 苏家达 |
地址: | 535011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舶 露天 甲板 带缆桩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系泊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船舶露天甲板带缆桩结构,属于船舶配件电气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缆桩是用于船舶系泊的设备,设置在岸上的为系船柱,设置在船上的为带缆桩。如图1和图3所示,传统带缆桩的结构:带有一个或两个短柱,固定在甲板上,用以系缚和操作缆索的固定结构。当船舶停靠岸边或其他船舶和海洋结构物时,分别将缆绳的两端紧系在船舶和被靠物的带缆桩上,以避免船舶与被靠物发生相对移动。
带缆桩一般设于户外,其使用时会受雨水浸湿、积雪的覆盖、阳光的暴晒等环境的影响。例如在冬天较为寒冷的地区,冰雪会飘落在带缆桩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带缆桩上就会结上一层厚厚的积雪。这将会导致缆绳无法系在带缆桩上;又或是因天气变化积雪融化后,系在带缆桩上的缆绳会发生松动,使得船舶停靠不稳、甚至是使船舶发生移动,这将大大影响船舶系泊作业的安全。另一方面,船舶停靠在码头时,若带缆桩发生结冰现象,需要船员使用除冰工具进行除冰,费时费力、造成解缆的困难。因此,研究出一种具有加热功能以解冻冰雪,使用方便、实用性强的新型带缆桩结构是解决上述技术难题的关键。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加热功能,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船舶露天甲板带缆桩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船舶露天甲板带缆桩结构,包括内部中空的桩柱,所述桩柱通过桩座固装于船舶的甲板上,还包括控制器和至少1个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均匀布置于桩柱的内壁,其中每一加热元件的一端通过固定件设于桩柱的内部壁体上、其另一端穿出桩柱的壁体后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安装于甲板下方的船舱室内、且控制器上连接有供电电源。
上述方案中,所述加热元件可以为伴热电缆,所述伴热电缆沿着桩柱内壁的竖直方向垂向均匀布置。
上述方案中,为达到最佳的热效应,垂向布置的伴热电缆可在桩柱内壁的径向方向上使伴热电缆与伴热电缆之间的间隔为45°。
上述方案中,所述固定件可以呈U形结构、并由钢筋弯制而成,为使伴热电缆能够顺利穿入U形固定件,所述U形固定件的内径比伴热电缆的外径大2-3mm。
上述方案中,为了提高热传递效果,所述桩柱可以为表面设有耐腐蚀涂层的金属桩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通过在桩柱内设置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通过设于船舱内的控制器进行控制,解决了在较寒冷地区因船舶带缆桩结冰而影响作业的技术问题,具有加热功能、从而能够自动解冻带缆桩上冰雪,减轻了船员人力除冰的繁琐体力劳动,不仅省时省力,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带缆桩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俯视横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的俯视横截面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桩柱,2、桩座,3、伴热电缆,4、固定件,5、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解释发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发明。
如图2、图4所示,一种船舶露天甲板带缆桩结构,包括内部中空的桩柱1,所述桩柱1通过桩座2固装于船舶的甲板上,还包括控制器和至少1个加热元件,所述加热元件均匀布置于桩柱1的内壁,其中每一加热元件的一端通过固定件4设于桩柱1的内部壁体上、其另一端穿出桩柱1的壁体后与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安装于甲板下方的船舱室内、且控制器上连接有供电电源。实际安装时,穿出桩柱1的壁体后的加热元件再从桩座2上设置的开孔5接入甲板下方的船舱室。
本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元件具体为伴热电缆3,当然还可以是加热电缆或者是其他使用较为安全的加热元件。根据带缆桩的结构和尺寸及热平衡的需要,选用相应型号和长度的伴热电缆3。所述伴热电缆3安装时:单根伴热电缆3沿着桩柱1内壁的竖直方向垂向均匀布置,并且在桩柱1内壁的径向方向上、伴热电缆3与伴热电缆3之间的间隔为45°。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4具体呈U形结构、并由钢筋弯制而成,U形固定件的内径比伴热电缆3的外径大2-3mm。在使用时,所述U形固定件为多个,同一竖直方向上的伴热电缆3的两端分别用一个U形固定件进行固定。当然根据需要,也可使用更多。
为提高热传递效率,所述桩柱1具体为表面设有耐腐蚀涂层的金属桩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钦州学院,未经钦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33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