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移位寄存器、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153198.0 | 申请日: | 2017-03-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72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仲怀;苏凌志;孙莹;赖青俊;曹兆铿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36 | 分类号: | G09G3/36;G09G3/3208;G06F3/04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晟睿智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03 | 代理人: | 于淼 |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移位寄存器 显示 面板 及其 驱动 方法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移位寄存器、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触摸式显示屏根据其触摸检测原理不同可以分为自容式触控显示屏和互容式触控显示屏。在互容式显示屏中,利用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形成互电容,手指的触控对互电容产生影响,在检测时,向触控驱动电极提供检测信号,通过检测该互电容的变化所引起的电路中的信号变化来确定触控位置。
在现有的一种互容式触控显示架构中,触控驱动电极呈条状,其延伸方向与显示面板上用于控制显示像素进行扫描的扫描线垂直交叉。在触控显示面板工作期间,各扫描线依次输出脉冲信号,该脉冲信号包括脉宽内的第一电平信号和脉宽之外的第二电平信号,该第二电平信号与触控驱动电极耦合产生较大的寄生电容,使得触控驱动电极接收到的触控信号的信噪比下降,从而影响了触控精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部分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移位寄存器、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移位寄存器,包括第一时钟信号端以及n级级联的移位寄存单元,移位寄存单元包括移位模块、使能模块以及输出模块,其中n为正整数;使能模块包括使能端、第一信号输出单元、第二信号输出单元以及使能输出端;使能端与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第二信号输出单元电连接,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第二信号输出单元在使能端的控制下分时地选通;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以及第一输出端,第一输入端与第一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移位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输出端与使能输出端电连接,第一信号输出单元选通时向输出模块提供栅极驱动信号;第二信号输出单元包括第三输入端和第二输出端,第三输入端用于接收触控脉冲信号,第二输出端与使能输出端电连接,第二信号输出单元选通时向输出模块提供触控脉冲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还包括第一电压信号端、第二电压信号端、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以及第一反相器;第一晶体管的栅极与使能端电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一电压信号端电连接,第一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二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三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晶体管和第三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四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二电压信号端电连接,第四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五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第五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二输入端电连接,第五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六晶体管的第一极电连接;第六晶体管的栅极与第一输入端电连接,第六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一输出端电连接;第一反相器的输入端与使能端电连接;其中,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第四晶体管、第五晶体管、第六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第一晶体管和第四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第二信号输出单元还包括第二反相器、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第二反相器的输入端与使能端电连接,第二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七晶体管的栅极电连接;第八晶体管的栅极与使能端电连接,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的第一极与第三输入端电连接,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的第二极与第二输出端电连接;其中,第七晶体管和第八晶体管的沟道类型不相同,第一晶体管和第七晶体管的沟道类型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移位寄存器还包括第二时钟信号端,移位模块包括第一时钟反相器、第二时钟反相器、第三反相器以及第四反相器;第三反相器的输入端与第二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一时钟反相器包括第一控制端和第二控制端,第一时钟反相器的第一控制端与第二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一时钟反相器的第二控制端与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一时钟反相器的输入端与移位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用于接收输入的移位信号,第一时钟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二时钟反相器包括第三控制端和第四控制端,第二时钟反相器的第三控制端与第三反相器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时钟反相器的第四控制端与第二时钟信号端电连接,第二时钟反相器的输入端与移位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第二时钟反相器的输出端与第四反相器的输入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31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用拉伸试验机
- 下一篇:T型试样拉伸工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