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鼓式刹车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2802.8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63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林坛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安翔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51/14 | 分类号: | F16D51/14;F16D69/04;F16D69/02;F16D65/14;F16D121/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53601 福建省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刹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鼓式刹车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鼓式刹车系统由刹车鼓、刹车片、制动油泵和筋板等组成,鼓式刹车系统有自动刹紧的作用,使刹车系统可以使用较低的油压,或是使用直径比刹车碟小很多的刹车鼓;鼓式刹车系统的零件,加工与组成较为简单,具有较为低廉的制造成本,被较多地应用在小型轿车的后轮,但其磨耗率较高,特别是刹车片,当磨损到一定程度时,需要更换新的刹车片。
鼓式刹车系统的核心部件是刹车鼓和刹车片,申请号为201410761818.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刹车鼓,在刹车鼓的外壁套接金属空腔,所述金属空腔内填充有冷却液,所述金属空腔内还设置有导热片,在所述金属空腔的一侧设置有缺口,所述导热片设置有导热支片,以达到鼓式刹车系统降温、防止爆裂的目的;
而现有的鼓式刹车片一般是等厚的弧形刹车片,刹车片的外弧面贴合刹车鼓,筋板在制动油泵分泵的作用下贴合刹车片内弧面的摩擦力产生制动效果,由于刹车片中部的厚度与两边的厚度相同,刹车片的外弧面弧度与内弧面弧度相同,而筋板需要和刹车片内弧面贴合,设计为具有和刹车片内弧面相同的弧度;但是,现有鼓式刹车系统在实际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刹车片的磨损并不是均匀的,往往刹车片中部的磨损程度较大,出现中间薄,两边厚的情况,而刹车片中部磨损到一定程度时,必须更换刹车片,以免筋板触及刹车鼓,造成鼓式刹车系统损伤;而更换下的刹车片两边依然较厚,未得到充分磨损,造成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鼓式刹车系统,对刹车片内弧面弧度进行改进,相应地改进筋板的外弧面弧度,解决现有的鼓式刹车系统中刹车片不能均匀磨损而造成浪费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鼓式刹车系统,包括纵向截面为圆环的刹车鼓、安装在刹车鼓内圆处的刹车片和与刹车片摩擦连接的筋板;
所述刹车片的纵向截面为弧形,所述刹车片的外弧面与刹车鼓的内圆面贴合;
所述筋板连接于制动油泵分泵,所述筋板与刹车片的连接面为弧度与刹车片内弧面相同的弧形面;
所述刹车片纵向截面的外弧长与内弧长相等,所述刹车片纵向截面的外弧半径为所述刹车片纵向截面的内弧半径的90-95%。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涉及一种鼓式刹车系统,对刹车片的形状进行改进,使刹车片的内弧面的弧度大于外弧面的弧度,使刹车片的中部稍厚于两边,相应地改进筋板与刹车片的连接面,设计为弧度与刹车片的内弧面弧度相同的弧形面,在车辆制动时,制动油泵分泵顶起筋板,使筋板贴合刹车片内弧面,进行摩擦,上述鼓式刹车系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刹车片均匀磨损,刹车片中部的厚度近似相等于两边的厚度,使刹车片得到充分的磨损,提高了刹车片的利用率,从而增加刹车片的使用寿命,节约鼓式刹车系统的使用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的一种鼓式刹车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刹车片; 11、外弧面; 12、内弧面; 2、刹车鼓;
3、筋板; 4、制动油泵分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发明最关键的构思在于:一种鼓式刹车系统,对刹车片的形状进行改进,使刹车片的内弧面的弧度大于外弧面的弧度,使刹车片的中部稍厚于两边,相应地改进筋板与刹车片接触面的结构,使刹车片均匀、充分地磨损,提高了刹车片的利用率,从而增加刹车片的使用寿命,节约鼓式刹车系统的使用成本。
请参照图1,一种鼓式刹车系统,包括纵向截面为圆环的刹车鼓2、安装在刹车鼓2内圆处的刹车片1和与刹车片1摩擦连接的筋板3;
所述刹车片1的纵向截面为弧形,所述刹车片1的外弧面11与刹车鼓的内圆面贴合;
所述筋板3连接于制动油泵分泵4,所述筋板3与刹车片1的连接面为弧度与刹车片1内弧面12相同的弧形面;
所述刹车片1纵向截面的外弧长与内弧长相等,所述刹车片1纵向截面的外弧半径为所述刹车片纵向截面的内弧半径的90-9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安翔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安翔汽车配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280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离合器控制装置以及节能车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门厅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