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骨科脊柱损伤治疗椅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2331.0 | 申请日: | 2017-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2167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张红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锦辉 |
主分类号: | A61G15/00 | 分类号: | A61G15/00;A61F7/00 |
代理公司: | 丽水创智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8 | 代理人: | 朱巧兴 |
地址: | 362612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骨科 脊柱 损伤 治疗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骨科脊柱损伤治疗椅,包括椅体,椅体由靠背、坐垫、扶手和四个椅腿组成,四个椅腿固定连接在坐垫底部的四个拐角处,靠背由直立部和可弯曲部组成;固定在坐垫前端的两个椅腿上均固定有弹性带,弹性带之间固定有推板,推板两侧通过紧固件与弹性带进行固定,坐垫底部嵌有转盘,转盘内缠绕有第一钢绳,第一钢绳一端通过转动轮与推板固定连接,第一钢绳另一端通过防水管连接有插条,坐垫底部一处向内凹陷形成凹槽,凹槽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箱体,固定箱体内装有三个上下叠加放置的钢板,每个钢板上均开有通孔;对于脊柱损伤者十分实用,能够通过自身的运动减轻脊柱的疼痛感,并且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能对损伤的脊柱处进行供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脊柱治疗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骨科脊柱损伤治疗椅。
背景技术
人类脊柱由33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尾骨共9块)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人的脊柱在人体的支撑上十分重要,但是,由于现代人工作缘故,需要长久坐立,故容易产生脊柱损伤,而且很多人在不经意间使得脊柱损坏,在阴雨天气就会发生脊柱疼痛的事情,让人十分苦恼,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传统的椅子不能够对脊柱损伤者的损伤位置进行供暖,并且无法通过自身运动减轻脊柱的疼痛感。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骨科脊柱损伤治疗椅,对于脊柱损伤者十分实用,能够通过自身的运动减轻脊柱的疼痛感,并且根据使用者的要求,能对损伤的脊柱处进行供热,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骨科脊柱损伤治疗椅,包括椅体,所述椅体由靠背、坐垫、扶手和四个椅腿组成,四个椅腿固定连接在坐垫底部的四个拐角处,所述靠背由直立部和可弯曲部组成,所述可弯曲部上端呈向上弯曲的弧形状,所述可弯曲部下端与直立部上端相拼接;弯曲部的弧形状设计使得使用者的头部能够较好进行放置,方便使用者进行睡眠及其运动时进行头部的受力;
所述直立部前端设置有供暖部,所述供暖部竖向安装且供暖部上开有多个发热槽,所述直立部后端安装有发热器,所述发热器通过供电电池与开关电连接,所述开关安装在直立部的侧面边缘位置,所述发热器输出端电连接有控温器,所述控温器通过通电端子对发热槽进行供温;根据使用者的要求,对温控器进行控温调控,开启开关,启动供电电池对发热器进行供电,使得控温器对发热槽进行供温,当使用者靠在直立部上时脊柱能够感温,缓解脊柱的疼痛感;
固定在所述坐垫前端的两个椅腿上均固定有弹性带,所述弹性带之间固定有推板,所述推板两侧通过紧固件与弹性带进行固定,所述坐垫底部嵌有转盘,所述转盘内缠绕有第一钢绳,所述第一钢绳一端通过转动轮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轮通过线槽管固定在坐垫底部,所述线槽管上端与坐垫底部相固定,所述第一钢绳另一端穿过防水管连接有插条,所述坐垫底部一处向内凹陷形成凹槽,所述凹槽上固定连接有固定箱体,所述固定箱体内装有三个上下叠加放置的钢板,每个所述钢板上均开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插条相配合;使用者坐在坐垫上时,根据使用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将插条插入到不同的钢板上的通孔中,从而推板的受力发生相应变化,双腿可以放置在推板上,用力蹬腿,将推板向前进行移动,通过第一钢绳的设置,连接推板与钢板,当推板向前推动时,钢板上升,使用者双手扶住扶手,此时,由于腿部的受力作用,并且双手向前支撑,便能够使得脊柱与直立部之间发生挤压,继而使得脊柱部得到锻炼,对损伤的脊柱进行恢复。
作为本发明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靠背上的可弯曲部一端侧面上安装有摇把,所述可弯曲部后端通过多个横向的连接杆组成,所述连接杆之间通过转动体相连,所述转动体的上固设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驱动转动体的转动,所述弹簧装置通过第二钢绳与摇把相配合;使用者可以转动摇把,带动第二钢绳进行拉紧和松动,从而伸缩弹簧进行伸缩,控制转动体的转动,继而使得连接杆进行一定程度的转动,使得可弯曲部进行弯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锦辉,未经郑锦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23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神经外科头部支撑定位装置
- 下一篇:一种颈椎矫形枕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