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铜冶炼渣回收铜的复合添加剂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2248.3 | 申请日: | 2017-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473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4 |
发明(设计)人: | 潘建;朱德庆;李启厚;李紫云;梁钟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22B15/00 | 分类号: | C22B15/00;C22B7/04 |
代理公司: | 长沙永星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1 | 代理人: | 刘向丹 |
地址: | 410083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冶炼 回收 复合 添加剂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铜冶炼渣回收铜的复合添加剂及应用,复合添加剂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下述组分组成:黄铁矿40‑50%,黄铜矿5‑10%,焦粉40‑50%,和腐殖酸钠5‑15%,合计100%。所述复合添加剂在铜冶炼渣回收铜过程中的应用,在铜冶炼熔渣缓冷‑浮选回收铜工艺中,在铜渣处于熔融状态时按铜渣质量的3%‑5%添加所述复合添加剂,然后进行缓冷处理。本发明可有效减少熔渣磁铁矿的生成,改善渣的流动性,促进铜渣冰铜生成和晶粒的长大。改性渣可利用缓冷‑浮选工艺,生产出用于炼铜的铜精矿,提高了铜回收率,降低了尾矿铜品位,从而强化铜渣中铜的高效回收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铜冶炼渣回收铜的复合添加剂及应用,属于冶金、工业废渣资源化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世界上约有80%的铜是通过火法冶炼工艺生产的,其余20%用湿法冶金得到的,通常生产1吨冰铜大约可以产生2-3吨的铜渣。我国97%以上的铜由火法冶炼得到,如反射炉熔炼、闪速炉熔炼、电炉熔炼和转炉熔炼等。2015年我国精炼铜产量高达796万吨,与此同时每年产出1500万吨以上铜渣,累计产出量超过了1.2亿吨。铜渣中含有大量可利用有色资源,如铜,其中铜品位1%左右,远高于我国铜的可开采品位,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
铜冶炼产生的冶炼渣中Cu、Fe等金属含量较高。铜渣的主要矿物组成,绝大多数是铁橄榄石(2FeO·SiO2),其次是少量磁铁矿(Fe3O4)和一些脉石组成的无定形玻璃体及少量的冰铜(Cu2S-FeS固熔体)。
目前回收铜渣中的铜,较为成熟的工艺主要是采用渣桶法进行缓冷结晶来改善铜聚集状态,然后通过磨矿浮选回收。该工艺简单、投资小,但对不同冶炼炉产出的炼铜渣适应性差,铜矿物结晶粒度较小且不均匀地弥散于渣中、与其他矿物嵌布紧密,浮选指标波动大,生产过程不易控制,铜的回收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铜冶炼渣回收铜的复合添加剂及应用,提高铜的回收率,以实现铜的有效回收。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铜冶炼渣回收铜的复合添加剂,由按质量百分比计的下述组分组成:
黄铁矿40-50%,
黄铜矿 5-10%,
焦粉 40-50%,和
腐殖酸钠 5-15%,合计10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黄铁矿和黄铜矿均为天然矿物或精矿。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黄铁矿平均硫含量35~45%,黄铜矿平均铜品位18~25%,焦粉固定炭含量70~8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黄铁矿平均粒度-0.074mm 50%~80%,黄铜矿平均粒度-0.074mm 60%~90%,焦粉平均粒度-1mm 100%,腐殖酸钠-0.074mm 80~95%。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该添加剂制成3-5mm的小球,水含量小于2%。
所述复合添加剂在铜冶炼渣回收铜过程中的应用,在铜冶炼熔渣缓冷-浮选回收铜工艺中,在铜渣处于熔融状态时按铜渣质量的3%-5%添加所述复合添加剂,然后进行缓冷处理。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铜冶炼熔渣温度为1250℃~1350℃,缓冷制度为1.0℃/min~2.0℃/min,冷却终点温度800~900℃。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浮选制度为:磨矿细度-0.045mm 75%~90%;丁黄药60g/t ~80g/t,经过三次精选和三次扫选。
本发明的机理简述于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224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棒冰生产线的棒冰收集装置
- 下一篇:全自动雪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