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天器外表面除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1664.1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546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沈武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武云 |
主分类号: | B64G1/58 | 分类号: | B64G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金明区***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航天器 外表 装置 | ||
发动机(5)启动后,发动机前方产生吸引力,后方排气气流进入锥体管(4)中,空气压力,流速增大,流量不变,出锥体管口后进入各个直径不同的直圆筒(2)中,锥体管出口和每个直圆筒出口处都会形成一个负压旋涡,负压旋涡的旋转产生的吸引力,会把大气中的空气从外蒙皮(1)上的微孔中吸入负压腔(3)内,与椎体管(4)喷出的高速气体进入混合,混合后的气体流速不变,流量增加了,发动机的马力增大了,负压腔(3)中的空气温度低于外界大气的温度。机舱内不再产生高温,外蒙皮(1)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随发动机喷出的气流及时的排出机体外。发动机的工作是稳定地,负压腔内的温度也是一定地。因此航天器可以任意速度飞行,保证了航天器和航天员的安全。
一、技术领域:航空航天类。
二、背景技术:
据我个人目前了解的情况,在航天器外表面防热方面美国的航天飞机是在机体外表面贴了一层耐高温瓷片,前些年在飞机返回地球时,进入大气层中因瓷片脱落,空中燃烧,造成机毁人亡。我国的航天器返回舱采用的是表面耐高温钢板,可能还有减速设备,返回后机体外表已烧成了黑色。估计在空中的温度也超过1000℃。这还是它自由坠落大气层的速度就是这样,如果飞行速度再提高2至10倍,情况会是怎样。只能像流星一样,因与空气长时间长距离的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航天器燃烧殆尽,化为粉尘散落到宇宙间。
三、发明内容:
当代人类梦想探索得到宇宙间更多的奥妙,只因航天器的飞行速度太慢,与宇宙间遥远的距离不成正比。飞行器飞行速度过高,机体外表面与空气摩擦产生的高温将把航天器化为灰烬,这个问题一直在困绕着当代的航天人,阻碍着航天人梦想的实现,要解决航天飞行器即能超高速飞行,又要解决航天器外表面与空气摩擦怎样不产生高温,保护飞行器与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这是当今人类征服宇宙,探索宇宙更多的奥妙,在宇宙间人类要得到更多的自由,这还是一个没有克服的重大难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认识下面两种自然常识即物理现象。物体在空间运动,运动的速度越高,物体表面与空气的摩擦产生的温度就越高,这个现象的产生过程,是因为空气是静止的,是物体在运动,物体的运动是主动地,空气是被动的,物体表面产生的高温不能及时地消除,致使物体表面温度越来越高,直至化为灰尽。流动空气温度低,流速越高温度越低。我设计的这个航天器外表面除热装置,就是利用流动空气温度低的空气特征,在航天飞行器未起飞前,先把机舱表面即机舱蒙皮与外蒙皮之间使负压腔内空气流动起来,先降温后起飞,负压腔内的空气流动来自涡轮发动机工作中,发动机前方进气产生的吸引力即负压,与发动机后方风力放大器共同产生的负压,把大气中的空气通过机体外蒙皮上面的微孔吸入负压腔内,使负压腔内的空气温度降到低于机体外界空气的温度,航天器在高速或超高速飞行时,机体外蒙皮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随着负压腔内空气流动可将热量及时地排出机体外,由于发动机的转速是稳定的,负压腔内的流速也是稳定地,只要发动机工作保持正常工作作态,负压腔内的温度也会始终保持着低温状态,机舱内的温度也会低于外界大气的温度,因此机舱内需要采取防寒保暖措施。这样就彻底消除了航天器在高速飞行时与空气摩擦产生高温的困境,航天器可在宇宙间和大气中任意速度飞行,不再受飞行速度的限制,航天器和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得到了可靠的保障。
发动机的后方安装了一个风力放大器,其工作原理,将发动机排出的气体进入锥体管中,随锥体管截面积逐步缩小,气压也逐步增高,流速也逐步增大,其流量不变,锥体管口排出的高速气流进入多个直径不同的直园筒中,各个直园筒互相错位形成一个塔形管,锥体管口和多个直园筒出口处,在高速气流的作用下,每个出口处都会形成一个负压旋涡。负压空气有吸引力,可把大气中空气从机体外蒙皮上面的微孔中吸入负压腔,经过负压腔,在负压旋涡的作用下,把吸入的空气分子与锥体管口喷出的高压高速的气流混合后排出机体外,混合后的气体流速不变,流量却增加,流量的增加,也就是发动机的马力也增加了。负压腔内的空气流动降低了空气温度,机体外表面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随着气体的流动排出机体外,在这个过程中直园筒形成的塔形管也同时起到消声作用,可将发动机产生的噪声消除,解决了大马力涡轮发动机的噪声污染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武云,未经沈武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16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学生交通安全帽
- 下一篇:一种建筑工程消防安全检测用的多功能安全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