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即食人造米及其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50532.7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8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钟静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静涛 |
主分类号: | A23L29/281 | 分类号: | A23L29/281;A23L29/30;A23L7/143;A23L11/00;A23L19/10;A23L5/41;A23L7/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9 | 代理人: | 靳浩 |
地址: | 532199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即食 人造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食品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即食人造米及其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直接食用马铃薯的人群较少,而且食用方式非常特殊,马铃薯的新鲜块茎,需要脱皮,然后经过长时间煮熟才可以食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食用范围,而且其营养成分含量少,直接食用营养价值比较低,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食用便捷,营养健康的食品。
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可能是,将马铃薯粉应用于制作人造米,但由于马铃薯淀粉的粘度较高、膨胀系数较大的特点,其在人造米领域的应用受到极大限制。现有人造米很少以木薯淀粉为主要原料,而是大都以五谷杂粮为主,辅以其它的果蔬及植物为原料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即食人造米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另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即食人造米。
为此,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即食人造米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如下重量份数取原料,第一组原料包括马铃薯全粉30~60份,第二组原料包括大米粉3~6份、玉米粉10~20份和大豆粉15~25份,第三组原料包括板栗粉5~10份、山药粉15~20份和香蕉粉20~30份,第四组原料包括食用油3~5份、马铃薯淀粉5~10份和水80~100份;
步骤二、将第四组原料混匀后,加入到所述第三组原料中混合均匀;
步骤三、将第一组原料和第二组原料混合均匀,与步骤二中得到的物质混合均匀,之后挤压为大米状的即食人造米初级产品,其中,采用单螺杆挤出机挤压成型,单螺杆的第一级机筒温度为50~70℃,第二级机筒温度为60~80℃,第三级机筒温度为70~100℃,第四级机筒温度为90~120℃,第五级机筒温度为80~95℃;
步骤四、膨化干燥所述即食人造米初级产品,得到即食人造米,所述膨化干燥的条件为:膨化温度为95℃,膨化压力为0.25MPa,停滞时间为9min,膨化次数为4次,抽空温度为80℃,抽空时间为1.5h。
优选的是,所述的即食人造米的加工方法中,所述第一组原料还包括马铃薯淀粉3~6份和红薯粉2~4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即食人造米的加工方法中,所述第二组原料包括小米粉3~5份和绿豆粉3~5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即食人造米的加工方法中,所述第三组原料包括木耳粉2~7份、玛咖粉2~6份和莲子粉3~10份。
优选的是,所述的即食人造米的加工方法中,所述食用油为玉米油、花生油和菜籽油中的任意一种。
一种即食人造米,所述即食人造米由如上任一所述的方法加工得到。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高了马铃薯的食用性,不需浸泡蒸煮脱毒,食用方便,提高了马铃薯的主食化程度,改善了那些以马铃薯为干粮的人群的饮食条件;(3)原料配方合理、营养均衡、口感细腻、在蒸煮过程中易于熟化、不易发生破碎现象,此外,马铃薯果肉的营养成分丰富,本发明的即食人造米中添加了其他淀粉类组分,如碎大米粉、玉米淀粉、大豆粉,有效提高了碎大米、玉米淀粉、大豆粉等的利用率,通过复配,增加了氨基酸,维生素等,进一步提高了马铃薯的营养价值。
本发明各种原料的选用和搭配是通过试验筛选出来的,因为马铃薯淀粉具有高粘、高膨胀系数及糊化度低的特点,在造粒过程中,需要借助各种原料的特性,进行互补,得到外形完整、耐蒸煮及营养价值均衡的产品。
食用油具有润滑的作用,适当加入润滑油,可以降低原料与机器之间的粘结程度。
明胶是一种增稠剂,可以提高淀粉颗粒之间的粘结程度,防止马铃薯在蒸煮过程中,淀粉的溢出。
食用酒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即食人造米产品的外观,因为马铃薯淀粉在制备即食人造米的过程中,颜色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影响产品的外观,通过添加一定比例的食用酒精可以提高即食人造米的洁白度。
与其他杂粮米相比较,由于马铃薯淀粉的高粘度、高膨胀系数及低糊化温度的特点,马铃薯淀粉在制备过程中,优选严格控制工艺参数,特别是机筒温度和物料含水量。
本发明的即食人造米加工方法中,在干燥过程中,如果干燥温度过高,容易引起产品表面有裂纹,甚至产生碎粒的情况,如果温度过低,设备的周转期过长。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静涛,未经钟静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05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