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辅助钢筒成型的点焊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50517.2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24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0 |
发明(设计)人: | 陈保卫;张文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润海重工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53 | 分类号: | B23K37/053;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苏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83 | 代理人: | 周全 |
地址: | 225000 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辅助 成型 点焊 | ||
一种辅助钢筒成型的点焊台。涉及对钢板进行卷筒的加工设备领域。提出了一种结构精巧、操作方便且稳定性好,使用时人工无直接接触,从而具备极高的安全性的辅助钢筒成型的点焊台。包括直线驱动机构一、直线驱动机构二、工作台、内支撑组件和外支撑组件,所述工作台水平设置、且其底面上设有连接筒一和连接筒二,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二的顶端穿设在所述连接筒二中、且与连接筒二活动连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二的底端与地面固定连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一的底端铰接有底轮,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二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与地面固定连接。本发明从整体上具有操作方便、稳定性好以及因人工无直接接触而具备极高的安全性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钢板进行卷筒的加工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钢板卷筒装置大多如国家局于2013年2月27日公告的一份名为“钢板卷筒车加工装置”、申请号为“201220268197.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示,此类设备大多有一主动旋转的主压辊和两被动旋转的副压辊组成,使用时,开启主压辊,使得钢板在其与副压辊之间行走,直至绕成一圈,最后,对钢板接缝处进行点焊,即可完成钢筒的初步成型。
然而,人们在使用时发现,在针对大口径钢筒进行加工时,其在卷曲完毕后将受到材料自身弹性以及重力的影响,使得钢板的首尾两侧在接缝处相交错,无法完成对接;此时,操作人员需先通过人力或行车将钢筒的顶端吊起,再通过扳手等工对其进行拉拽,才可使首尾两侧对接;这样,将给钢筒加工时的操作难度以及劳动强度带来了极大的增加,并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精巧、操作方便且稳定性好,使用时人工无直接接触,从而具备极高的安全性的辅助钢筒成型的点焊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包括直线驱动机构一、直线驱动机构二、工作台、内支撑组件和外支撑组件,所述工作台水平设置、且其底面上设有连接筒一和连接筒二,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二的顶端穿设在所述连接筒二中、且与连接筒二活动连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一的顶端穿设在所述连接筒一中、且与连接筒一固定连接,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二的底端与地面固定连接;
所述内支撑组件包括内支撑辊、弧形导轨、驱动盘、铰接轴和至少一内锁紧螺栓,所述弧形导轨的截面呈工字型,所述工作台远离直线驱动机构二的一端的侧表面上开设有用于容置弧形导轨的T字形通槽;所述内支撑辊水平设置、且固定连接在弧形导轨的顶端,所述内支撑辊远离所述T字形通槽的一端伸出至工作台所在的竖直平面之外;
所述弧形导轨伸出至工作台外的一侧的内壁上设有内驱动齿,所述驱动盘的外壁上设有外驱动齿;所述驱动盘通过铰接轴铰接在工作台的一侧、且与弧顶导轨相啮合,所述铰接轴的截面呈T字形,所述内锁紧螺栓穿设所述驱动盘、且与驱动盘螺纹连接;
所述外支撑组件包括外支撑辊、直线导轨、螺杆、螺母和至少一外锁紧螺栓,所述工作台的顶面上开设有T字形滑槽,所述直线导轨呈工字型、且滑动连接在T字形滑槽中,所述外支撑辊水平设置、且固定连接在直线导轨的上方,所述外支撑辊远离T字形通槽的一端伸出至工作台所在的竖直平面之外;
所述螺母固定连接在工作台的顶面上,所述螺杆穿设所述螺母、且与螺母相适配,所述螺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直线导轨,所述外锁紧螺栓穿设所述直线导轨、且与直线导轨螺纹连接。
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一的底端铰接有底轮,所述直线驱动机构二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底盘,所述底盘与地面固定连接。
所述内支撑组件包括三个内锁紧螺栓,三个所述内锁紧螺栓沿驱动盘均匀分布,所述驱动盘背向工作台的端面上固定连接有驱动手柄。
所述螺杆远离工作台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驱动手轮。
所述点焊台对称的设有一对,两所述点焊台之间通过伸缩杆固定相连,所述伸缩杆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在两直线驱动机构二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润海重工江苏有限公司,未经润海重工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505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