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低渗油藏水锁伤害解除的微乳液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9122.0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0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发明(设计)人: | 汪庐山;刘希明;李建兵;党娟华;张金秋;宋志东;张君;杨景辉;李强;宋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9K8/584 | 分类号: | C09K8/584;C09K8/60;C09K8/524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油藏 伤害 解除 乳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低渗油藏水锁伤害解除的微乳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10%~20%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10%~1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8%~15%稳定剂,6%~10%助剂,8%柴油,32%~58%水。本发明的用于低渗油藏水锁伤害解除的微乳液,具有较高的油水互溶能力,不存在油水两相界面张力,能够有效处理低渗储层近井地带水侵伤害,油相渗透率恢复≥90%。具有较高耐盐度,耐盐度在20000mg/L以上。除了能够解除水侵伤害外,还能溶解近井地带析出的胶质沥青质,溶解率在20mg/L以上。本发明的用于低渗油藏水锁伤害解除的微乳液,可有效地预防和解除水锁伤害,最大程度保护油气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低渗油藏水锁伤害解除的微乳液,属于低渗油藏开采作业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的大规模开发,中高渗油藏含水逐渐升高,国内高渗储层综合含水在92%以上,石油开发重点向低渗油藏转移。低渗透油藏由于其孔喉直径细小,导致其储层毛细管作用力更强,与中高渗油藏相比存在量级上的差距。在开采作业过程中一旦有外来水在一定压力下侵入油井造成近井地带水锁污染,很难通过自然能量恢复,造成油井低产、低液,严重影响油田的经济开发。目前的解除体系主要针对中高渗储层,针对低渗透油藏解除效果不理想,因此,迫切需要研发适合低渗透油藏的水锁伤害解除体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低渗油藏水锁伤害解除的微乳液。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低渗油藏水锁伤害解除的微乳液,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组分组成:10%~20%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10%~15%阴离子表面活性剂,8%~15%稳定剂,6%~10%助剂,8%柴油,32%~58%水。
所述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选自壬基酚聚氧乙烯醚、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聚氧乙烯辛基苯酚醚-10)、APG1210(烷基糖苷)中的任一种。
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六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十六烷基磺酸钠中的任一种。
所述稳定剂选自烷基二甲基甜菜碱、烷基二甲基磺乙基甜菜碱、烷基二甲基磺丙基甜菜碱中的任一种。所述烷基指碳原子数为12~18的烷烃基。
所述助剂选自乙醇、乙二醇、异丙醇中的任一种。
所述柴油为轻质柴油,沸点180℃~370℃。
所述水为清水,或矿化度低于30000mg/L的处理后污水(固相含量≤1mg/L)。
所述用于低渗油藏水锁伤害解除的微乳液的制备方法,为:将各组分混合,混匀,即得。优选的,制备方法如下:在0℃~35℃下,将助剂加入水中,混匀(搅拌均匀,搅拌速度20r/min);然后,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匀(搅拌均匀,此时搅拌速度降低,以5r/min为宜);加入阴离子类表面活性剂,混匀(搅拌均匀,搅拌速度5r/min);加入稳定剂,混匀(搅拌均匀,搅拌速度5r/min);最后加入柴油,混匀(搅拌均匀,搅拌速度30r/min),即得。
所述用于低渗油藏水锁伤害解除的微乳液,可以作为解除低渗油藏水锁伤害的制剂进行应用,具体应用方式为:首先统计作业过程作业液漏失量,漏失量+10%漏失量(富余量)即为微乳液用量。
本发明的用于低渗油藏水锁伤害解除的微乳液,具有较高的油水互溶能力,不存在油水两相界面张力,能够有效处理低渗储层近井地带水侵伤害,油相渗透率恢复≥90%。具有较高耐盐度,耐盐度在20000mg/L以上。本发明的用于低渗油藏水锁伤害解除的微乳液,除了能够解除水侵伤害外,还能溶解近井地带析出的胶质沥青质,溶解率在20mg/L以上。本发明的用于低渗油藏水锁伤害解除的微乳液,可有效地预防和解除水锁伤害,最大程度保护油气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912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