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实验环道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8894.2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97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9 |
发明(设计)人: | 梁永图;何国玺;方利民;聂四明;李岩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D21/02 | 分类号: | G01D21/02;F17D1/14;F17D3/03;F17D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孙楠 |
地址: | 102249 北京市昌***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成品油 顺序 输送 实验 环道 平台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成品油顺序输送实验环道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有可拆卸实验数据测量段的实验环道系统、供油系统、数据采集系统和工控机;实验环道系统包括设置在竖直平面内由支架支撑的六层实验环道、可拆卸实验数据测量段以及切换三通阀组;第一层实验环道的输入端与供油系统的输出端相连作为首泵站的入口;第六层实验环道的输出端与可拆卸实验数据测量段的输入端相连;其他各层实验环道依次顺序相连,相互贯通。供油系统中的实验介质进入实验环道系统后,由数据采集系统采集实验环道系统和供油系统的相关数据,并发送到工控机进行处理,实现对成品油顺序输送的相关研究。本发明可以广泛应用于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实验研究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油管道输送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实验环道平台。
背景技术
顺序输送作为原油和成品油长距离管道输送的主要方式,其是利用一条输油管道先后输送几种不同的石油产品,这样既能做到一管多用,又可充分发挥管道的利用率,降低输油成本,对提高经济效益有明显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在管道内交替输送不同油品时,由于两种油品的物化性质不同(尤其是粘度和密度),在不同油品接触面上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一段混油。混油的质量一般不符合产品的质量指标要求,无法直接销售,因此往往作为废品处理或降级处理,尤其在一些大管径、高输量的成品油输送中,就造成了油品的巨大浪费,从而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混油机理的研究,具有较大的社会环保意义和经济意义。
目前关于混油方面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混油运行长度或管径对于油品温度、密度等物性参数的影响。而对于混油过泵、过阀以及起伏管段、弯管、盲端、不同油品输送顺序等对于油品温度、浓度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十分有限,其中对于混油截面在径向上浓度变化的研究则至今仍为空白。
公开号为CN100348952C的中国专利《原油和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参数试验装置》中,该实验装置是交叠扭曲的呈“8”字形封闭钢质环道,其上泵阀段、试验工作段和温度补偿段顺序排列。其通过相对加长试验工作段的长度,进行长距离输送模拟试验;通过加大试验环道弯曲半径的方法来中和离心力和向心力对输送介质的影响,同时还可以对输送介质和管道的温度进行控制。然而该专利存在如下技术缺点:①该实验装置所应用的实验环道的长度不足以研究混油经长距离输送充分发展后的变化规律。②该实验装置并未规避混油过泵、过阀对油品温度、浓度等物性参数的影响,而该影响对实验结果影响不可忽略。③该实验装置主要研究混油运行长度对油品温度、浓度等物性参数的影响,对混油影响因素的研究不够全面。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实验环道平台,用于探究混油在运行不同长度情况下的发展规律,并有效规避混油过泵、过阀对油品温度、浓度等物性参数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成品油顺序输送混油实验环道平台,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设置有可拆卸实验数据测量段的实验环道系统、一供油系统、一数据采集系统和一工控机;所述供油系统中的实验介质进入所述实验环道系统后,由所述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所述实验环道系统和供油系统的相关数据,并发送到所述工控机完成处理。
所述实验环道系统包括设置在竖直平面内由支架支撑的六层实验环道、一可拆卸实验数据测量段以及一切换三通阀组;最上层实验环道为第一层实验环道,所述第一层实验环道的输入端与所述供油系统的输出端相连作为首泵站的入口;最下层实验环道为第六层实验环道,所述第六层实验环道的输出端与所述可拆卸实验数据测量段的输入端相连;其他各层实验环道依次顺序相连,相互贯通;所述可拆卸实验数据测量段的输出端与所述供油系统相连;所述切换三通阀组用于对所述实验环道系统的长度进行切换。
各层所述实验环道均包括两圈相互连通的圆角矩形环道,每一圈所述圆角矩形环道均由直管段和弯管端依次连接而成,且各所述直管段均通过卡箍法兰固定设置在支撑柱上。
所述实验环道均采用有机玻璃DN25材料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889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球床综合实验测量装置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火防潮钢带箱及钢带箱保护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