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公路隧道出入口遮光自动调节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8435.4 | 申请日: | 2017-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40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丁恒;张雨;黄文娟;郑小燕;朱良元;柏海舰;张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9/14 | 分类号: | E21D9/14;E06B9/28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12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0009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公路 隧道 出入口 遮光 自动 调节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公路隧道出入口遮光自动调节系统,属于交通运输领域;包括有设置在隧道出入口外的遮光棚以及用于调节遮光棚遮光度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有外部信号采集单元、AD转换模块、控制单元、电动机传动系统。本发明采用控制系统对隧道出入口进行自动遮光控制,通过控制单元的建立,可以在不同的外部光照强度和不同的车流速度下,使驾驶员在出入隧道时环境光线能够平滑的过渡,实现对公路隧道出入口遮光棚的遮光度自动调节,从而可以大大减少公路隧道出入口交通事故的发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 涉及交通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隧道出入口遮光自动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在一些山地和丘陵地区,公路隧道因其能够减少行车里程、节约燃油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由于公路隧道结构的封闭性,使隧道内外亮度差很大。当驾驶员驾驶车辆出入公路隧道时,无法快速适应这种突变的照度环境,导致在隧道出入口路段交通事故频发。目前针对隧道出入口段遮光设施的方法很多,但多数都是固定式遮光装置,不能根据不同的外部照度环境以及出入口处车流的速度,对遮光度进行自行调整。基于此背景,根据隧道内外不同的照度环境及车流速度,在隧道出入口段提供一种适应驾驶员视觉特性的照度逐步渐变自动遮光系统显得尤为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 提供一种公路隧道出入口遮光自动调节系统。
本发明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公路隧道出入口遮光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设置在隧道出入口外的遮光棚以及用于调节遮光棚遮光度的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有外部信号采集单元、AD转换模块、控制单元、电动机传动系统,所述遮光棚上滑动安装有遮光板,电动机传动系统与遮光板控制连接;所述外部信号采集单元包括有速度信号采集单元、照度信号采集单元,速度信号采集单元包括有车辆检测器以及与车辆检测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车速信号采集单元,车辆检测器安装在隧道出入口上游,照度信号采集单元包括有外部照度检测器、内部照度检测器以及与外部照度检测器、内部照度检测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照度信号处理单元,外部照度检测器、内部照度检测器分别安装在遮光棚的上游和遮光棚内,车速信号采集单元、照度信号处理单元的信号输出端接入AD转换模块的信号输入端;所述控制单元包括有PLC和反馈单元,反馈单元包括有霍尔传感器以及与霍尔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的信号隔直、放大、整形电路,霍尔传感器安装在遮光板上,AD转换模块和信号隔直、放大、整形电路的信号输出端分别接入PLC,PLC 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电动机传动系统;根据隧道内外环境照度差值以及通过隧道出入口时的交通流速度,结合驾驶员明暗适应视觉特性,确定遮光棚的遮光度,使用PLC对调整遮光板位置的相关开关量、模拟量进行控制,实现公路隧道出入口光线自动调节。
所述的一种公路隧道出入口遮光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板包括有间隔设置的多个上层板、多个下层板,上层板、下层板的数量一致,遮光棚的两侧还设有槽道,所述下层板固定设置在遮光棚上,上层板通过滚轮滑动安装在槽道中,槽道的两端分别设有限位块。
所述的一种公路隧道出入口遮光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机传动系统包括有多个电动机,各电动机分别通过电机传动装置连接在一个上层板上,各电动机分别控制其对应的上层板在槽道上滑动。
所述的一种公路隧道出入口遮光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光照检测器的数量与上层板的数量一致,各内部光照检测器分别安装在各下层板位于上游的一端,车辆行驶至遮光棚后,位于上游的内部光照检测器相对于下一个内部光照检测器作为外部光照检测器检测到外部光照信号,上游的内部光照检测器检测到的外部光照信号和下一个内部光照检测器检测到的内部光照信号同时接入照度信号处理单元进行处理。
所述的一种公路隧道出入口遮光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霍尔传感器的数量与上层板的数量一致,每个上层板上安装一个霍尔传感器,霍尔传感器采集到的电动机速度以及遮光板位置的信号反馈给PL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工业大学,未经合肥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84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铸锚拉索水平浇铸工装
- 下一篇:一种可缩短电渣重溶周期的钢锭铸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