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吲哚菁化合物、其合成及精制法、诊断用组合物、生物体内动态测定装置及循环可视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6571.X | 申请日: | 2011-0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776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发明(设计)人: | 寺西克伦;平田仁;新井哲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立大学法人三重大学;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B37/16 | 分类号: | C08B37/16;A61K49/00;A61B5/00;C09B6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王静;高钊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吲哚 化合物 合成 精制 诊断 组合 生物 体内 动态 测定 装置 循环 可视化 | ||
本发明提供解决了以往的吲哚菁绿对水和生理食盐水的溶解性等问题的吲哚菁化合物、其合成及精制法、含该吲哚菁化合物的诊断用组合物。并且提供利用该诊断用组合物的评价吲哚菁化合物在体内动态的方法、生物体内动态测定装置、使生物体内的血液等的水分的循环可视化的方法和装置。还发现了在环状糖链环糊精的空洞内包合近红外荧光性吲哚菁分子的疏水性部位、用葡萄糖披覆吲哚菁分子的疏水性部位的吲哚菁化合物及其合成法和精制法。通过利用包含所述新吲哚菁化合物的诊断用组合物,实现了静脉给药时的肝脏以外的器官的荧光摄像方法、吲哚菁化合物体内动态评价方法、生物体内动态测定装置、以及使生物体内的血液等的水分的循环可视化的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申请是申请号为201180006735.X、申请日为2011年1月28日、发明名称为“新吲哚菁化合物、其合成法及其精制法、使用该吲哚菁化合物的诊断用组合物、使用该诊断用组合物的生物体内动态测定装置以及循环可视化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属于对医疗诊断技术、医疗外科手术技术、科学测定分析技术、印刷技术、笔记技术、涂装技术、染料技术、染色技术有用的绿色色素,且具有发出近红外荧光的性质的新吲哚菁(indocyanine)化合物、其合成法及其精制法以及诊断用组合物。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属于绿色色素且具有发出近红外荧光的性质的环状糖链环糊精结合吲哚菁化合物、其合成法及其精制法、使用该吲哚菁化合物的诊断用组合物、使用该诊断用组合物的生物体内动态测定装置以及循环可视化装置。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已合成了各种各样的属于绿色色素的发出近红外荧光的吲哚菁化合物,例如,它们在医疗领域中作为眼玻璃体手术用染色用色素,肝功能检查药用色素,循环功能检查药用色素,外科手术用色素,外科手术用近红外荧光化合物,在科学领域中作为蛋白质、糖等的染色或荧光化用化合物,在印刷技术中作为色素,具有广泛的用途。在这些吲哚菁化合物中,被称为吲哚菁绿(以下,略记为「ICG」)的化合物作为肝功能检查药及循环功能检查药已被使用将近50年。近几年,作为ICG的用途,除了肝功能检查药及循环功能检查药以外,已尝试利用ICG的从生物体组织的光透过性高这一性质,向体内,例如血管、淋巴管、脑、眼、胃、乳房、食道、皮肤或其他部位,局部地给药ICG,通过观察ICG的近红外荧光来进行医疗手术及医疗诊断(非专利文献1)。
在先技术文献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ICG荧光Navigation Surgery的全部”,草野满夫监制·编辑,インターメディカ社,(2008年11月发行).
非专利文献2:“(商品名)Diagnogreen注射用25mg”(第一三共株式会社)的附带说明书所记载的因特网主页的URL(https://www.daiichisankyo.co.jp/med/contents/di/dg2/pi/pdf/pi_dg2_0909.pdf)
非专利文献3:R.C.Benson,H.A.Kues,Phys.Med.Biol.,23,159-163(1978).
非专利文献4:S.Yoneyama,T.Saito,Y.Komatsu,I.Koyama,K.Takahashi,J.Duvoll-Young,IOVS,37,1286-1290(1998).
非专利文献5:Y.Ye,W.P.Li,C.J.Anderson,J.Kao,G.V.Nikiforovich,S.Achilefu,J.Am.Chem.Soc.,125,7766-7767(2003).
非专利文献6:K.Teranishi and S.Tanabe,ITELetters on Batteries,NewTechnologiesMedicine,1,53-60(20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立大学法人三重大学;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未经国立大学法人三重大学;国立大学法人名古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65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