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杂基质中贝类毒素的筛查与确证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44848.5 申请日: 2017-03-13
公开(公告)号: CN106950327B 公开(公告)日: 2018-08-17
发明(设计)人: 吴海燕;谭志军;郭萌萌;郑关超;彭吉星;翟毓秀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0/88 分类号: G01N30/88
代理公司: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代理人: 李晶晶
地址: 266000 山***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复杂 基质 贝类 毒素 确证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复杂基质中贝类毒素的筛查与确证方法,包括下列步骤:(1)基质样品的制备、(2)基质样品的纯化与毒素分离、(3)质谱库的建立、(4)样品信息采集与结果的判定、(5)疑似阳性样品以及代谢产物进行高分辨质谱测定、(6)确定精确分子质量定性。本发明构建了24种贝类毒素的质谱数据库,可用于样品筛查过程中的高精准定性分析,实现了无毒素标品的盲查与准确定性。解决了标准品昂贵,到货周期长以及受出入境管控等影响因素,大大降低日常监控过程中的检测成本,同时,降低贝类检测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使其更易于操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杂基质中贝类毒素的筛查与确证数据库以及高分辨确证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生态资源和养殖资源,而随着近海环境污染程度的加剧,有害藻华以及伴生的贝类毒素已成为重大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因贝类毒素污染问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欧盟为首的发达国家全面禁止对我国贝类进口,给我国贝类产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几年,因误食用贝类毒素污染超限量双壳贝类,已多次造成群体中毒甚至死亡事件,如2012年浙江宁波“紫贻贝腹泻性毒素”致200余人群体中毒事件、2016年秦皇岛贻贝麻痹性毒素中毒事件等。更有甚者,多毒素复合污染的常态性和普遍性两大异常现象日益严峻,改变了贝类毒素污染的季节性相关这一常态认识。由此可见,我国已经全面遭受多种贝类毒素复合污染,且分布范围几乎覆盖整个沿海地区。而目前缺乏对这一自然灾害的有效治理手段,监控预警是目前保障消费者食用安全最为有效的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贝类毒素的检测要求已经从原始的小鼠生物法测定总量发展到目前应用质谱检测方法精确定性化合物种类及含量。且自2015年,欧盟已全面禁止小鼠生物法用于贝类毒素的检测,要求所有进出口水产品尤其是双壳贝类需要出具贝类毒素质谱检测方法检测结果。常规定性要求在同样测试条件下,试样溶液中保留时间与标准物质保留时间相对偏差在±3%以内,且检测到的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应与浓度相当的标准溶液中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一致。基峰与次强碎片离子丰度比应符合表1要求。但目前复杂基质中贝类毒素的筛查方法不完善,仅包含母离子与两个碎片离子丰度比,而水产品样品尤其是双壳贝类基质复杂,给质谱检测定性造成极大困难。因此,完善的质谱检测与定量方法,是我国突破双壳贝类贸易壁垒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表1基峰与次强碎片离子丰度比要求

次强碎片离子相对丰度%>50>20~50>10~20≤10
允许相对偏差%±20±25±30±5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48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