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部分褐变褐色酸奶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4792.3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904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李益民;康晓静;孙华钊;赵亚莉;张艳艳;曹红亮;尚新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三剑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C9/13 | 分类号: | A23C9/13 |
代理公司: | 郑州博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7 | 代理人: | 方燕玉 |
地址: | 462000 河南省漯***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部分 褐色 酸奶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口感良好、营养价值高的部分褐变褐色酸奶及其制备工艺。部分褐变褐色酸奶的制备工艺步骤包括预处理、离心分离、陶瓷膜分离、褐变、混合调配、发酵、后熟。本发明先将预处理后的牛乳进行分离,调整蛋白含量,只部分进行褐变反应,大部分牛乳未发生褐变,得到的部分褐变褐色酸奶既具有焦糖色和良好的美拉德风味,同时又有高的营养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乳制品领域,具体涉及部分褐变褐色酸奶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营养丰富,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市售酸奶乳白色居多,色调单一,需要研发色香味全的产品来满足人们对酸奶的产品需求。奶中蛋白质和糖发生美拉德反应,使牛奶褐变,并生成一种特殊的焦香风味。这种特殊的风味能够给人饮用的愉悦感,增加食欲。经还原糖褐变处理,将褐变后的原料奶添加辅料及菌种,经发酵制得的酸奶产品,此类产品需冷藏保存,保质期多为21天。中国专利CN101703103A、CN102028031、CN104782762、CN102020031A、CN105724569A、CN103141572A分别公开了一种褐色酸奶及其制备方法,其差异在于原料不同、褐变条件不同、稳定剂配方不同、发酵菌种配方和发酵条件不同,其共同点在于制备的褐色酸奶均属低温短保质期产品,均为褐色酸奶产品提供了不同的技术工艺和产品。中国专利CN103598328A、CN102388962A公开了常温酸奶及其制备方法,其差异在于原料不同、稳定剂配方不同、发酵菌种配方和发酵条件不同,其共同点在于制备的常温酸奶保质期长,但色泽单一、风味和营养性能还可进一步改进。
中国专利CN102028031公开了一种特殊风味的褐色酸奶及其制备方法,在原料奶中加入还原糖,杀菌褐变后,加入稳定剂等添加剂和白砂糖,经均质、杀菌、接种、发酵、灌装、冷却制成。该发明公开的褐色酸奶具有产品组织状态较好的优点,但是该专利文献所述的褐色酸奶为了强化酸乳的凝乳成型,需要向酸乳中添加增稠剂、稳定剂等食品添加剂,长期食用含有增稠剂、稳定剂的食品势必会对人体造成额外的负担,与消费者追求健康生活的新时期饮食理念相抵触。中国专利CN103141572B公开了一种凝固型褐色酸乳的生产工艺及其产品,生产工艺包括:用重量百分比的以下成分,87.5%-90.5%原料奶、7.5%-8.5%食用糖、1.5%-2.5%乳清蛋白、0.5%-1.5%牛奶浓缩蛋白混匀配料,经均质、杀菌褐变、冷却、接种、灌装、发酵、冷藏,得到酸乳。按照上述工艺可以制得凝乳结实、无乳清析出、颜色呈褐色、具有美拉德风味的凝固型褐色酸乳,无须使用添加剂的情况下即可增强酸乳凝胶强度和持水性,但是褐变造成的营养损失较大,使得制备的牛奶营养价值降低。
褐变能够产生人们需要的深颜色及强烈的香气和风味,但同时也造成营养损失,特别是必需氨基酸损失严重。如何能够实现保持美拉德风味及颜色的同时,减少营养损失,且无需添加稳定剂即可制备得到质地细腻、无乳清析出且保质期长的褐变酸奶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褐变酸奶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口感良好、营养价值高的部分褐变褐色酸奶及其制备工艺。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部分褐变褐色酸奶的制备工艺步骤如下:
(1)预处理:将牛乳50~60℃预热,在15~20MPa压力下均质,均质后采用90~95℃、5~10min保温式杀菌;
(2)离心分离:对预处理后的牛乳进行离心脱脂,分为部分脱脂奶和稀奶油两部分;
(3)陶瓷膜分离:利用陶瓷膜低温分离部分脱脂奶,分为乳清蛋白液和酪蛋白;
(4)褐变:向乳清蛋白液中加入葡萄糖,并可根据需要加入乳清粉调整蛋白含量,然后将乳清蛋白-葡萄糖溶液在97℃进行保温褐变,反应时间为2.5h;
(5)混合调配:褐变后溶液降温至30±2℃,加入步骤(2)中分离得到的酪蛋白,同时可根据产品要求加入稀奶油及风味剂,在15~20MPa压力下均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三剑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南三剑客农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47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