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组件及投影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4760.3 | 申请日: | 2017-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2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张盟胜;王晖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B21/16 | 分类号: | G03B2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李岩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表面 散热组件 热电致冷器 温度感测器 热性连接 导热结构 第二表面 投影机 凸出部 热源 相反两侧 正投影 散热 涵盖 配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组件及投影机,散热组件用以对热源进行散热。散热组件包含导热结构、热电致冷器以及温度感测器。导热结构包含本体以及凸出部。本体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分别位于本体的相反两侧。凸出部连接第一表面,并配置以热性连接热源。热电致冷器热性连接第二表面。温度感测器热性连接第一表面。热电致冷器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涵盖温度感测器的至少一部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散热组件,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应用其的投影机。
背景技术
自投影机出现以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被运用到各种领域,由消费性产品至高科技产品,其应用范围一直在扩展当中,例如应用于大型会议演讲上以投影系统放大投影物,或是应用于商业上的投影式屏幕或电视,以配合简报的内容做实时图式画面的呈现。
随着投影机亮度的不断上升,传统的解热方式往往已无法满足需求。当亮度超过一万流明的条件下,核心元件,例如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Digital Micromirror Device,DMD),在解热上将变得十分棘手。
目前,已有现有投影机利用热电致冷器配合温度感测器来控制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的温度。温度感测器的用途为反映热电致冷器冷面的温度,并藉由软件控制热电致冷器的致冷功率的强弱,以达到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解热的效果。然而,若温度感测器无法精确地反映热电致冷器冷面的温度,则可能会造成热电致冷器的致冷功率太强或太弱的问题。当热电致冷器的致冷功率太强时,会使得冷面表面温度低于环境温度,而造成水气冷凝于表面,进而产生电器短路的风险。当热电致冷器的致冷功率太弱时,则无法达到预期的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精确地反应温度的散热组件以及用应其的投影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一种散热组件用以对热源进行散热。散热组件包含导热结构、热电致冷器以及温度感测器。导热结构包含本体以及凸出部。本体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分别位于本体的相反两侧。凸出部连接第一表面,并配置以热性连接热源。热电致冷器热性连接第二表面。温度感测器热性连接第一表面。热电致冷器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涵盖温度感测器的至少一部分。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依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式,一种投影机包含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固定结构、导热结构、热电致冷器以及温度感测器。固定结构连接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导热结构包含本体以及凸出部。本体具有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分别位于本体的相反两侧。凸出部连接第一表面,并穿过固定结构而热性连接数字微型反射镜元件。热电致冷器热性连接第二表面。温度感测器热性连接第一表面。热电致冷器在第一表面上的正投影涵盖温度感测器的至少一部分。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正投影完全涵盖温度感测器。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本体具有凹槽。凹槽形成于第一表面。温度感测器至少部分位于凹槽内。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第一表面与固定结构之间具有间隙。凹槽相对于第一表面具有深度。间隙小于深度。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之间隙小于3mm。
于本发明的一或多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散热组件还包含散热器。散热器热性连接热电致冷器远离导热结构的表面。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散热组件及应用其的投影机中,热电致冷器与温度感测器分别设置在导热结构的本体的相反表面上,且温度感测器位于热电致冷器的投影范围之内,因此可减少热电致冷器与温度感测器之间的扩散热阻,进而使得温度感测器可精确地反应热电致冷器的冷面温度。并且,在本发明的散热组件及应用其的投影机中,导热结构的本体上还可进一步设有可容置温度感测器的凹槽,进而可减少导热结构的本体至热源的距离(即减少导热结构的凸出部的长度),进而可大幅地减少热电致冷器与热源之间的热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476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提高3D光场显示亮度均匀性的校正方法
- 下一篇:光源装置及投影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