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业油烟的净化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44148.6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661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黄立维;黄华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华丽 |
主分类号: | B01D47/00 | 分类号: | B01D47/00;B01D53/00;B01D53/14;B01D53/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业 油烟 净化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工业油烟的净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把含油烟和粉尘的气流通过液膜吸收器,同时把吸收油烟的吸收溶剂喷淋到液膜吸收器表面,使所述的液膜吸收器的工作表面形成一层吸收油烟的溶剂液膜,并通过冷却介质对所述的液膜吸收器进行冷却,当所述气流中的油雾和粉尘与所述的溶剂液膜碰撞接触时,油雾与粉尘被所述的溶剂捕获,从气流中得到去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溶剂为高沸点溶剂,包括硅油、矿物油、植物油和乙二醇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收溶剂是在吸收油烟过程中的温度在150℃以下,所述的冷却液膜吸收器采用水或导热油作为冷却介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膜吸收器包括多管液膜吸收器和板式液膜吸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业油烟包括纺织印染织物的高温定型或金属加工的热处理或食品加工工艺产生的气流中的油烟和固体粉尘污染物。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净化方法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由气体进口(1)、吸收溶剂进口(2)、液膜吸收管(3)、冷却介质缓冲腔(4)、冷却介质进口(5)、溶剂缓冲腔(6)、上穿孔板(7)、气体出口(8)、下穿孔板(9)、吸收后溶剂缓冲腔(10)、冷却后冷却介质缓冲腔(11)、冷却介质出口(12)、溶剂排出口(13)和气流通道(14)组成,其中所述的气体进口(1)经所述的气流通道(14)与气体出口(8)连通,所述的吸收溶剂进口(2)经所述的溶剂缓冲腔(6)和上穿孔板(7)与液膜吸收管(3)间缝隙与气流通道(14)连通,所述的溶剂排出口(13)经所述的吸收后溶剂缓冲腔(10)和下穿孔板(9)与液膜吸收管(3)间缝隙与气流通道(14)连通,所述的冷却介质进口(5)经冷却介质缓冲腔(4)、液膜吸收管(3)和冷却后冷却介质缓冲腔(11)与冷却介质出口(1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的处理工艺是把含油烟的气流从所述的气体进口(1)导入液膜吸收器的气流通道(14),同时从所述吸收溶剂进口(2)导入捕获油烟的溶剂,从所述冷却介质进口(5)导入冷却介质,经冷却介质缓冲腔(4)后冷却液膜吸收管(3),所述的溶剂经溶剂缓冲腔(6)和上穿孔板(7)与液膜吸收管(3)间的缝隙后,沿管外壁流下形成液膜,气流中的油烟和粉尘在气流通道(14)内与所述的溶剂液膜发生碰撞接触而被捕获,从气流中得到去除,净化后的气流从气体出口(8)排出,所述的溶剂经下穿孔板(9)与液膜吸收管(3)间的缝隙进入吸收后溶剂缓冲腔(10),经溶剂排出口(13)排出循环使用,冷却介质经冷却后冷却介质缓冲腔(11)后由冷却介质出口(12)排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油烟和粉尘的气流在液膜吸收器内气流速度为0.1m/s以上,所述的气流在液膜吸收器停留时间为0.2s以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膜吸收器的液膜厚度在0.3mm以上。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膜吸收器所使用的溶剂循环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华丽,未经黄华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414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球式万向健身器
- 下一篇:气动振动式螺旋管混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