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及其用途、硒富集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710143997.X 申请日: 2017-03-10
公开(公告)号: CN106834139A 公开(公告)日: 2017-06-13
发明(设计)人: 廖日权;钟书明;尹艳镇;张瑞瑞;郑韵英;王芸;焦淑菲;刘敏敏 申请(专利权)人: 钦州学院
主分类号: C12N1/14 分类号: C12N1/14
代理公司: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7 代理人: 魏忠晖
地址: 535011 广西壮族自*** 国省代码: 广西;4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半生 红树林 植物 阔苞菊内生 真菌 及其 用途 富集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内生真菌硒富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及其用途、硒富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海洋生物资源是创新天然药物研究中最为丰富,也是最具生物多样性特征的资源,因此,作为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红树林植物,已成为了现今研究界的讨论热点。

阔苞菊属半红树植物,同时也属于菊科植物,其植株为灌木,树高约为2~3米,其叶片呈楔形倒卵形或倒卵形。该植物既能于潮间带生长,也能自然繁殖于陆地环境,高盐度的环境使得阔苞菊根部长期处于无氧呼吸状态,而其枝叶却长期接受高强光的照射。特殊的生长条件也决定了阔苞菊植物内生真菌的代谢途径与普通植物相比存在极大的差异。相关研究表明,阔苞菊植物经过分离能得到大量的萜类化合物,且半萜类成分居多。萜类化合物是菊科植物大量存在的特征性代谢产物之一,而普通菊科植物的代谢产物却少有半萜类物质。另外,阔苞菊提取物中的酮类物质对谷禾类种子与豆类具有抑制作用,抗肿瘤活性显著;动物实验证明阔苞菊能作为药理物质,作用于神经系统,能达到抗溃疡和抑制炎性反应的目的;在表现利尿作用的同时未检测出阔苞菊具备急性毒性。由此可知,阔苞菊作为海洋药物的一种,具有无限的开发可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及其用途、硒富集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所述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由以下方法制成:

步骤一、采取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作为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分离培养对象,具体说可将整株的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作为内生真菌的培养对象,优选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的根、茎、叶;

步骤二、将采取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采用无菌水清洗干净后、晾干,放进超净台进行紫外线灭菌,采用一般紫外线灭菌,温度一般不超过150℃;

步骤三、将经过紫外线灭菌的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剪成不大于1厘米的小段,将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小段依次经过无菌水、200mg/L次氯酸钠溶液、质量分数75%乙醇、无菌水清洗后,采用经过灭菌的滤纸将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表面的水吸干,经过200mg/L次氯酸钠溶液一般3-5秒,时间久了会破坏阔苞菊细胞,所以3-5秒为佳;

步骤四、将经过步骤三的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放在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再经过纯化,分离后,接种到液体培养基里培养得到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其中固体培养基一般为:去皮马铃薯200g/L、葡萄糖15g/L、海盐5g/L、琼脂15g/L,pH自然,分装规格为100ml/瓶,于121℃条件下灭菌30min;液体培养基一般为:去皮马铃薯200g/L、葡萄糖15g/L、海盐5g/L、pH自然,分装规格为100ml/瓶,于121℃条件下灭菌30min。

所述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用来硒富集。

所述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硒富集的方法:包括将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加入硒溶液、碳源和盐,进行硒富集培养。

优选的是,所述硒溶液添加量为10-50ml,硒溶液浓度为50-200ug/ml。

优选的是,所述硒溶液添加量为30ml,硒溶液浓度为100ug/ml。

优选的是,所述碳源为葡萄糖、麦芽糖、乳糖和蔗糖中的一种或几种。

优选的是,所述碳源的浓度为10-30g/L。

优选的是,所述盐的浓度为0-10g/L。

优选的是,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加入30ml浓度为100ug/ml硒溶液,碳源为葡萄糖,浓度为15g/L,盐浓度为5g/L,进行硒富集培养24小时。

本发明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一种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本发明内生真菌通过采用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作为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分离培养对象,再接种培养、纯化、分离后得到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活性好,该内生真菌可用来硒富集;为开发新的含硒药物提供依据;本发明半生红树林植物阔苞菊内生真菌硒富集方法简单,采用本发明内生真菌易硒富集,通过添加硒溶液及碳源、盐溶液,控制各添加量有效提高有机硒的转化率,优选的方案使得菌丝体硒含量达到299.8ug/g,生物量达到10.9g/L,富硒总量达到3267.7ug/L,有机硒转化率达到27.23%。

本发明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发明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钦州学院,未经钦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39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