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中型食堂用智能打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3608.3 | 申请日: | 2017-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028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彭志华;赵彦斐;林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邵阳学院 |
主分类号: | G06Q50/12 | 分类号: | G06Q50/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00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中型 食堂 智能 菜系 | ||
大中型食堂用智能打菜系统,包括自动打菜模块及下面的传送模块,自动打菜模块外侧套有保温模块,其底部一侧设有检测模块;保温模块包括保温套、发热器、温度检测器及温度控制器;检测模块包括传感器、显示器、控制器、计算机以及语音器;点餐模块包括信号收发器和手机点餐APP。就餐者通过手机点餐APP查看菜照实现点餐与支付,检测模块检测到点餐与支付信息,经计算机处理后将信号发送给传送模块,传送带带动餐盘前行,通过自动打菜模块时移动机动作,菜从盛菜捅落入餐盘再送出传送带,手机点餐APP提示就餐者取餐。本发明大大减少了就餐者的排队时间,并避免饭菜变凉,降低了人工成本,保证了饭菜卫生,基本消除了打菜份量的偏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打菜系统,尤其是大中型食堂的智能打菜系统。
背景技术
在许多学校、机关单位或工厂等中大型食堂内,普遍存在下述问题:1、某一时间段内就餐人数急剧增多,导致排队时间长;2、因排队时间长而导致饭菜变凉;3、有些菜品供大于求或供不应求,就餐人员吃不到喜欢的菜品且导致某些菜品的浪费;4、人工打菜份量偏差导致消费不公,卫生问题也难以保证;5、食堂人工成本越来越高。这些问题给食堂经营者和就餐者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4204106U和CN105640171A都公开了一种自动打菜机。这两种自动打菜机实现打菜自动化,一定程度上节约了就餐人员打菜时间,但是这两种装置不够智能化,且打菜份量很难消除偏差,也没有保温装置。CN205540941U公开了一种智能打菜系统,该智能打菜系统实现了打菜自动化,但是该打菜系统不具备智能化,点餐与支付过程仍需排队,且时间较长,打菜机打菜份量很难消除偏差,打菜时也没有考虑菜品保温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中型食堂用智能打菜系统,大大减少就餐者的排队时间,点餐与支付过程智能化,并有效地避免饭菜变凉,降低人工成本,保证打菜时的卫生清洁,基本消除打菜份量偏差导致消费不公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大中型食堂用智能打菜系统,包括自动打菜模块、传送模块、点餐模块、保温模块以及检测模块,保温模块包括保温套、发热器、温度检测器以及温度控制器,保温套直接套在盛菜桶外侧与盛菜桶紧密配合;检测模块包括传感器、显示器、控制器、计算机以及语音器;每个餐盘一侧装有传感器,传感器识别传送带上的餐盘二维码,控制器与每一个传感器相连,计算机、显示器以及语音器与控制器相连;点餐模块包括信号收发器和手机点餐APP,信号收发器与计算机相连,手机点餐APP上集成当日刚出锅的菜品的图片、点菜功能、支付功能以及预点餐功能。传送模块在自动打菜模块下面,自动打菜模块外侧套装有保温模块,自动打菜模块底部一侧设有检测模块;
自动打菜模块包括盛菜桶、滑道和出菜盒及移动机,移动机位于盛菜桶下端;盛菜桶上端为柱型,下端为漏斗型,盛菜桶中部有两根支撑杆;盛菜桶下方有凹型滑道,两者通过L形支架相连;滑道中间开有圆形滑道孔,滑道孔大小和盛菜桶底部圆孔大小相等且同圆心;滑道下方连接出菜盒,移动机位于出菜盒上下两侧。
出菜盒由内外两个同心的空心圆柱体构成,其中内圆柱体与滑道相连接,内圆柱体内径尺寸与滑道孔相等且同心;外圆柱体的内壁与内圆柱体外壁相切,外圆柱体上开有螺丝孔,通过螺母将其固定在内圆柱体上,且内圆柱体外壁上标有刻度,可通过调节螺母调节出菜盒容积大小。
移动机由上下两个凹型移动板互扣组成,上移动板位于装菜箱滑道上方且与滑道相切,下移动板位于装菜箱出菜盒的下方且与其相切;上移动板一侧有拉杆,电机作用在拉杆上带动移动机前后运行,上移动板凹型底部靠近拉杆一侧开有圆孔,上移动板前后内壁上贴有缓冲贴片,上移动板上的上圆孔与下移动板上的下圆孔的圆心距离大于自身圆孔直径的2倍。
进一步地,传送装置包括传送带和与其配套的餐盘,传送带上设置有卡槽,卡槽与卡槽之间的距离以卡住餐盘不前后移动为准;餐盘中餐格数目为正整数个,餐盘两边设有可搁置筷、勺的凹槽,每个餐盘都标有编号和二维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邵阳学院,未经邵阳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36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VR眼镜
- 下一篇:可调节瞳距、物距的防尘3D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