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调湿的建筑废渣呼吸砖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2336.5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699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高彦峰;窦维维;张志华;刘晓鹏;方雅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8/08 | 分类号: | C04B38/08;C04B33/132;C04B33/13 |
代理公司: | 上海瀚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1 | 代理人: | 曹芳玲;郑优丽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调 建筑 废渣 呼吸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调湿的建筑废渣呼吸砖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建筑废渣呼吸砖是由下述原料按下述质量比配制:建筑废渣粉体60~80wt%、硅藻土10~20wt%、黏土5~10wt%、陶瓷烧结助剂1~2wt%、陶瓷高效减水剂0.5~1wt%、分散剂1~2wt%、活性炭0~5wt%、电气石粉0~3wt%、纳米氧化钛0~5wt%、0~1wt%的颜料;所述建筑废渣粉体为将建筑废渣经过酸浸泡腐蚀后得到的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的粉体。本发明人经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通过改进制备工艺,从而获得了利用大量建筑废渣制备的室内具有调湿功能的呼吸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调湿的利用建筑废渣制备室内呼吸砖的方法,属于建筑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建筑物及建筑材料的环保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在国外兴起了以多微孔结构的硅藻土为原料制造出新型室内装修材料制品,硅藻土本身就是一种优良的环保型材料,这类材料制品不含有害化学物质,除了具有不燃、隔音、防水、重量轻以及隔热等特点外,还有除湿、除臭、净化室内空气等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对具有调湿功能的呼吸砖的研究日益增多,其中CN104527155公布的利用黄河泥沙和海泡石制备调湿材料的方法,使得人们更加关注材料的二次使用以减少对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然而现有市场上却没有能够更加有益于人体健康,具有呼吸调湿、清除甲醛,消毒杀菌、净化空气,防霉防潮,防火隔音效果好的呼吸砖。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室内呼吸砖调湿材料其原料的来源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调湿的建筑废渣呼吸砖及其制备方法。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调湿的建筑废渣呼吸砖,所述建筑废渣呼吸砖是由下述原料按质量比配制:建筑废渣粉体60~80wt%、硅藻土10~20wt%、黏土5~10wt%、陶瓷烧结助剂1~2wt%、陶瓷高效减水剂0.5~1wt%、分散剂1~2wt%、活性炭0~5wt%、电气石粉0~3wt%、纳米氧化钛0~5wt%、0~1wt%的颜料;
所述建筑废渣粉体为将建筑废渣通过酸浸泡腐蚀后得到的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的粉体。
本发明采用建筑废渣作为呼吸砖的主要原料,经过对建筑废渣的酸洗处理(酸浸泡腐蚀),得到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的材料粉体。对比文件1(CN102786291A-硅藻土呼吸砖及其生产方法)公开了硅藻土具有良好的孔隙率,一般可用于制备呼吸砖。对比文件2(CN105439548A-一种含有陶瓷抛光废渣的呼吸砖及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采用陶瓷抛光废渣30-40wt%、硅藻土46.5-57.5wt%、纳米二氧化钛、电气石粉等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具有吸附甲醛效果的呼吸砖,其同样具有良好的甲醛去除率,其吸水率远低于本发明。本发明主要采用酸处理后的具有疏松多孔结构的建筑废渣粉体取代具有微孔结构的硅藻土,其吸水率远强于对比文件1和2。(本发明建筑废渣粉体在很大程度替换硅藻土的同时,还使得吸水砖保持优异的吸水率)。另外,其呼吸砖中大量建筑废渣的使用,一方面可以减少硅藻土的使用,另一方面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促进废物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所加入的电气石粉可以长期释放负离子,有利于吸附甲醛,且活性炭也具有吸附甲醛的能力,对人体健康有益。
较佳地,所述原料包括:建筑废渣粉体60~80wt%、硅藻土10~20wt%、黏土5~10wt%、陶瓷烧结助剂1~2wt%、陶瓷高效减水剂0.5~1wt%、分散剂1~2wt%、活性炭1~5wt%、电气石粉1~3wt%、纳米氧化钛2~5wt%。
较佳地,将建筑废渣置于pH值为3~5的酸中进行酸浸泡处理2~5天,所述酸为盐酸、硝酸、高氯酸、和硫酸中的至少一种。
较佳地,所述分散剂为聚乙二醇、硬脂酸、硬脂酸钙和乙烯基双硬脂酰胺中的至少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233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