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统一安全防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1797.0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708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丁旭阳;柳影;陈万涛;张志伟;朱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29/06 | 分类号: | H04L29/0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吴中伟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平台 统一 安全 防御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技术,其公开了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统一安全防御系统,以解决传统网络安全方案中业务代码与安全组件耦合度高、安全组件解决的安全问题不完备、对于安全事件响应速度慢以及无法发现新安全事件等问题。该系统包括:流量分析集群、请求接收集群、安全组件集群、应用服务组件集群;在本发明中基于云的统一安全防御系统以服务的方式存在,并将各个安全组件以微服务架构软件的方式运行于云平台中,各个安全组件以进程间通信接口进行交互。所有部署于云平台上的应用只需考虑自身业务代码的实现,默认用户请求、用户数据、返回数据均为安全的;用户请求、用户数据、返回数据的安全性检查及过滤交由安全组件完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安全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统一安全防御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科学的高度发展,互联网技术已经融入到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使人们在娱乐、商务及沟通的方式上产生了重大变革,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是首要问题,直接影响互联网业务的运行和用户的使用,用户数据的泄露还可能导致重大安全事件。
当前互联网产品开发过程中,为了解决网络安全问题,通常采用引入安全组件对用户请求、用户数据、返回数据进行加密解密、编码解码、入侵检测及异常检测等策略,采取将安全组件引入业务逻辑代码的方法实现。这种方法导致产品业务逻辑代码与安全组件代码间耦合度过高,迭代速度慢,升级及部署不易,沟通成本大等问题。同时,由于多个开发小组业务水平不一,可能导致某些安全组件引入的遗漏,造成安全事件,给系统运行及用户使用造成严重隐患。
传统的安全组件在网络方面通常对异常流量,异常连接等安全问题进行检测,在业务方面,通常检测异常登录,用户身份认证枚举爆破,跨站脚本攻击,跨域请求伪造,数据库注入等。这样的方式可以检测部分安全问题,但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缺少对返回数据的检测(返回数据是否满足业务经常返回数据的特征),任意文件下载(由于附件或代码执行等多种问题导致)等,这遗留了一部分安全隐患。
因此,传统技术中的网络安全方案还存在的如下缺陷:
1、安全组件与业务代码耦合度过高,一旦安全组件需要更改,必须影响到业务开发团队,导致迭代速度慢,开发成本增大。
2、现有的安全组件只能解决部分安全问题,缺少对基于特定应用的请求数据和返回数据的特征分析,可能检测不到某些安全问题,造成安全事件。
3、发生安全事件后,如果需要开发新的安全组件,将影响所有的现有业务,所有现有业务代码必须升级,导致对安全事件的响应速度慢。
4、检测出0day漏洞的可能性极低,无法及时告警和防止数据泄露。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统一安全防御系统,以解决传统网络安全方案中业务代码与安全组件耦合度高、安全组件解决的安全问题不完备、对于安全事件响应速度慢以及无法发现新安全事件等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
一种基于云平台的统一安全防御系统,包括:
流量分析集群,用于接收网络流量数据,从中分析异常连接及异常流量,对异常情况进行日志记录和告警,将无异常的流量转发给请求接收集群;
请求接收集群,用于提取所需访问的应用ID并读取配置文件,根据配置文件完成对客户端发送的加密数据的解密,以及对编码数据的解码,然后综合应用ID、用户请求和用户数据构造一个或多个服务请求发送给安全组件集群;并对安全组件集群返回的响应数据进行相关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17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