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电信计费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及电信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41272.7 | 申请日: | 2017-03-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745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卢继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14 | 分类号: | H04L12/14;H04W4/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王仲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信 计费 处理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信计费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及电信系统,用于实现对用户号码从离线计费方式到在线计费方式的自动转换。在其中一种方法中,计费系统从PCEF采集离线话单文件,并从离线话单文件中获取采用离线计费方式的用户号码;若用户号码的计费控制属性为在线计费方式,计费系统向PCEF发送计费控制消息,计费控制消息用于计费系统指示PCEF将用户号码从离线计费方式转换为在线计费方式;计费系统接收PCEF回复的计费控制响应;计费系统接收PCEF根据计费控制消息发送的在线计费创建请求,以及根据在线计费创建请求建立用户号码的在线会话;在在线会话创建成功之后,计费系统向PCEF发送在线计费创建响应。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信计费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及电信系统。
背景技术
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technology,4G)网络具有带宽高,网络快的特点,用户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流量。4G业务还具有永不下线特性,即一旦用户上网,将一直保持连接,直至下次终端重新启动。
移动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可以用来计算用户的流量费用,并将用户的流量使用情况通知给用户。现有技术中的计费系统可以采用在线计费方式或者离线计费方式。在线计费方式就是用户在使用业务过程中实时计算用户的费用,然后进行使用量的通知,并根据用户的余额情况来控制业务的接续。离线计费系统是指通信网元定时或者定量的形成用户计费的文件,然后传递到计费系统进行离线的计费、通知与控制。在线计费方式与离线计费方式的区别在于,在线计费方式的计费实时性更好,业务使用通知和信用控制更及时。
为保证4G业务的计费与通知的及时性,并减少用户欠费风险,移动运营商往往首选采用在线计费方式。但是还会存在多种情况,使得用户本应该采用在线计费方式却被变更为离线计费方式。常见的场景包括:在线计费系统(Online Charging System,OCS)应答超时,网络中断或者OCS系统崩溃,都是使得计费设备根据控制策略将用户从在线计费方式转为离线计费方式,该计费设备可以为策略与计费执行功能实体(Policy and ChargingEnforcement Function,PCEF)。又如,OCS超负荷时进行流控处理,OCS会指示PCEF将用户从在线计费方式转为离线计费方式。
在4G业务具有永不下线特性的情况下,一次连接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若本应该采用在线计费方式的用户采用了离线计费方式,4G业务由于有永不下线特性,该用户将一直采用离线控制方式进行计费处理,只有等待终端重启之后才能再次选择在线计费方式。由于离线计费方式都是用户使用业务后再异步处理的模式,会导致计费与业务使用通知不及时,存在用户欠费的风险,甚至造成移动运营商的收入损失。
现有技术中,若本应该采用在线计费方式却被变更为离线计费方式之后,PCEF就会一直采用离线计费方式。为了避免离线计费方式存在的诸多问题,现有技术中需要4G后台维护人员在策略与计费规则功能单元(Policy and Charging Rule Function,PCRF)上进行手动操作,在PCRF上将用户的计费属性手动的修改为在线计费方式,PCRF收到后台的修改指令后通知给PCEF,由PCEF向OCS请求建立在线计费控制。现有技术中PCRF只是受控于后台操作人员,从而无法准确触发计费方式的转换。另外,PCRF在网络中是可选的,很多网络结构中只有PCEF和OCS,而并没有PCRF,从而造成后台操作人员也无法手动在PCRF上修改用户的计费方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电信计费的处理方法和装置及电信系统,用于实现对用户号码从离线计费方式到在线计费方式的自动转换。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412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黑匣子数据保护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实时仿真通信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