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汞污水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7569.6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0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马占青;温淑瑶;谢萍华;吕伟德;何艺;俞卫阳;干雅平;戴阿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吴辉辉;单燕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汞污水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首先将含汞污水过滤处理,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1‑3h;(2)然后将含汞污水的pH调节为8.3‑8.5,然后在其中加入复合絮凝剂,搅拌均匀后保持1‑2h;(3)将处理后的含汞污水进行沉淀并过滤;(4)对过滤后的含汞污水加入二级处理剂;(5)在处理后的含汞污水中加入聚合硫酸铁和聚合硫酸铝的混合物;(6)最后过滤后得到达标水。该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效率相对较高的优点,经过处理后能够达到<5ppb的氯碱行业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金属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含汞污水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重金属原义是指比重大于5的金属(密度大于4.5 克每立方厘米的金属),包括金、银、铜、铁、铅等。重金属污染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的污染不同。不少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物理的、化学的或生物的净化,使有害性降低或解除。而重金属具有富集性,很难在环境中降解。目前中国由于在重金属的开采、冶炼、加工过程中,造成不少重金属如铅、汞、镉、钴等进入大气、水、土壤引起严重的环境污染。如随废水排出的重金属,即使浓度小,也可在藻类和底泥中积累,被鱼和贝类体表吸附,产生食物链浓缩,从而造成公害。
汞(Hg)是环境中毒性最强的重金属元素之一。20世纪50年代日本发生的水俣病事件,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汞,尤其是甲基汞(MeHg)对人体和动物的毒害。20世纪60—80年代,各国学者对人为污染的水生生态系统汞的循环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MeHg对人体毒害的机理进行了深入探讨,获得了MeHg可以通过水生食物链富集放大,在高营养级生物中高度富集和MeHg能通过人体血障和脑障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危害的认识。
传统的含汞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沉淀法、金属还原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和微生物法。化学沉淀法优点:是高浓度汞离子废水处理的优先选择,技术容易实现。缺点:对低浓度汞废水处理不彻底。金属还原法可处理成分单一的含汞废水,反应速率高,但脱汞不完全。活性炭吸附法在汞含量高时有很高的脱汞效率,汞含量低时效率下降;缺点:操作复杂、成本高、水质波动易导致超标。离子交换法受水中杂质影响大,成本高。电解法可处理达标,但投资成本高、电耗大、易生成汞蒸汽造成二次污染。微生物法在试验研究中展现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仍有很多问题制约了其工业化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针对上述各处理方法的优缺点,提供一种含汞污水处理方法。这是一种处理效果较佳的含汞污水处理方法,具体为适用浓度较低、脱汞效率比较高,最终处理后含汞浓度较低,成本相对低的含汞污水处理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含汞污水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首先将含汞污水过滤处理,然后每立方米含汞污水中加入20-50g的氢氧化钙,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进行吸附1-3h;
(2)然后将含汞污水的pH调节为8.3-8.5,然后在其中加入复合絮凝剂,搅拌均匀后保持1-2h,复合絮凝剂的加入量为每立方米含汞污水加入10-100g,复合絮凝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焦磷酸钾1-3份、羧甲基纤维素钠10-12份、水溶性壳聚糖5-8份、聚丙烯酰胺15-18份和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3-5份;
(3)将处理后的含汞污水进行沉淀并过滤,沉淀时间为2-10h;
(4)对过滤后的含汞污水进行调节pH为6.5-7,然后每立方米含汞污水加入5-20g的二级处理剂,搅拌均匀后保持2-5h,二级处理剂按重量份数计包括:次氯酸钠1-4份、乙二胺四乙酸3-5份、柠檬酸8-10份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4-6份;
(5)在处理后的含汞污水中加入聚合硫酸铁和聚合硫酸铝的0.3-1:10的混合物,混合物的加入量为每立方米含汞污水加入5-10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杭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756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