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硫酸盐光亮镀锡溶液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6461.5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352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范云鹰;支月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25D3/32 | 分类号: | C25D3/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酸盐 光亮 镀锡 溶液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硫酸盐光亮镀锡溶液及其制备方法,镀锡溶液的组分及含量如下:硫酸亚锡20‑60g/L、硫酸80‑120mL/L、苯亚甲基丙酮0.03‑0.2g/L、酞酰亚胺0.03‑0.3g/L、聚乙二醇0.1‑2mL/L、平平加O‑30 0.2‑4mL/L、乙酸8‑16mL/L、丁二酸0.5‑2g/L、苯甲酸1‑2g/L、柠檬酸0.8‑2g/L、草酸0.5‑1g/L、曲拉通X‑100 1‑2mL/L、水杨酸甲酯0.1‑3mL/L、GPE消泡剂0.1‑0.2mL/L、无水乙醇0.9‑10mL/L,其余为水;本发明镀锡溶液在电镀过程中几乎无泡沫,分散能力和覆盖力好,稳定性好,未加入致癌物质和醛类,更加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硫酸盐光亮镀锡溶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镀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印制线路板制造业的迅速发展,PCB已经成为电子系统的主要产品,镀锡不仅提高了线路的可焊性能,而且通过镀锡处理后可减少氧化,提高其抗氧化能力,在电子产品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镀锡工艺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镀锡溶液有碱性及酸性两种类型。碱性镀液成分简单,有自除油能力,分散能力好,镀层结晶细致、孔隙少易钎焊,但是需要加热,能耗大,电流效率低,镀液中锡以四价形式存在,电化当量低,镀层沉积速率比酸性镀液至少慢一倍,且一般无光亮镀层。而酸性镀锡具有可镀取光亮镀层,电流效率高,沉积速度快,可在常温下操作,节能等特点,所以逐步地取代了碱性镀锡。
酸性镀锡体系主要有硫酸盐体系、氟硼酸盐体系和磺酸盐体系等。氟硼酸型由于其中的氟离子毒性大,废水处理麻烦,所以逐渐被淘汰。磺酸型成本太高,不利于大规模生产,也没有在国内得到广泛的重视。硫酸盐型成本低,腐蚀小,是目前应用最广的锡电镀液。
目前,国内外对镀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速镀锡和锡须方面,对电镀液及添加剂的开发研究则较少,国内在添加剂方面做的较大较好的也就只有山东德锡和成都同辉这两家公司,这两家公司甚至形成了垄断,导致成本只有几毛钱的添加剂却卖到几十块钱,而且这两家公司所研制的中间体的升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导致了许多问题还没有解决:如电镀液不稳定,易浑浊,电镀工作温度区间较窄等,所以开发新的光亮镀锡溶液就十分有必要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硫酸盐光亮镀锡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硫酸盐光亮镀锡溶液,其组分及含量为:硫酸亚锡20-60g/L、硫酸80-120mL/L、苯亚甲基丙酮0.03-0.2g/L、酞酰亚胺0.03-0.3g/L、聚乙二醇0.1-2mL/L、平平加O-300.2-4mL/L,乙酸8-16mL/L、丁二酸0.5-2g/L、苯甲酸1-2g/L、柠檬酸0.8-2g/L、草酸0.5-1g/L、曲拉通X-100 1-2mL/L、水杨酸甲酯0.1-3mL/L、GPE消泡剂0.1-0.2mL/L、无水乙醇0.9-10mL/L,其余为水。
其中,硫酸亚锡作为主盐,主要提供亚锡离子;硫酸为98%浓硫酸,作用是防止亚锡离子水解,使溶液稳定,并且硫酸亚锡不易溶于水,加入硫酸后可以增加硫酸亚锡在水中的溶解度;苯亚甲基丙酮和酞酰亚胺的作用是提高阴极极化,使镀层细致光亮;苯甲酸和丁二酸的作用是与苯亚甲基丙酮和酞酰亚胺协同作用,使晶粒细化,扩大光亮区;因苯亚甲基丙酮和酞酰亚胺难溶于水,在电镀过程中易发生氧化、聚合等反应而从溶液中析出,因此,需要加入聚乙二醇、平平加O-30和乙酸,它们的作用是增加苯亚甲基丙酮和酞酰亚胺在电镀液中的溶解度;柠檬酸和草酸的作用是抑制二价锡离子水解生成四价锡离子,从而使镀液保持长期稳定;曲拉通X-100可以减少苯亚甲基丙酮和酞酰亚胺的消耗,提高镀层的可焊性和抗变色能力;水杨酸甲酯的作用是细化晶粒,使镀层光滑细致;GPE消泡剂的作用是降低表面张力,消除泡沫并抑制泡沫的产生,无水乙醇的作用是溶解水杨酸甲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硫酸盐光亮镀锡溶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646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选取方便的计算机信息用U盘销售柜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展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