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运送DNA的非病毒载体、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5826.2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80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俊;李振华;丁晗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87 | 分类号: | C12N15/87 |
代理公司: | 西安铭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23 | 代理人: | 潘宏伟 |
地址: | 130000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运送 dna 病毒 载体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送DNA的非病毒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将L‑色氨酸、牛血清蛋白、氯金酸和超纯水混合均匀,得到原料混合物溶液;将所述原料混合物溶液在室温下孵育,得到孵育混合物溶液;将孵育混合物溶液离心并收集上清液;将收集的上清液用透析袋透析,透析后的溶液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运送DNA的非病毒载体的。该非病毒载体具有较强的DNA结合力,良好生物相容性,有效地屏蔽了质粒的负电荷,从而成功被细胞内吞,具有较高转染效率,在对细胞无害的前提下,成功将外源基因输送到细胞内部并成功表达目的蛋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非病毒载体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运送DNA的非病毒载体、制备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利用导入外源基因作为修复缺陷基因的一种治疗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科学家的青睐。为各种获得性或先天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个很有前景的技术,如癌症、肝炎、囊性纤维化、和镰刀形细胞性贫血等。尽管基因治疗有着显著地影响和重要的意义,但是如何安全高效的传递基因成为了该技术成败的关键。大量的病毒性载体已被开发应用于基因递送,并且已经证明病毒性载体作为基因递送的工具具有极高的转染效率,但同时由其本身潜在的致癌性和免疫原性等带来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使得病毒性载体在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中的使用受到了极大限制。因此,各种各样的非病毒性载体随之被开发利用。
实际应用中非病毒性载体也受到了显著细胞毒性和转染效率低下的限制,基于此类问题,开发高效低毒的基因载体是当前非病毒基因治疗领域的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运送DNA的非病毒载体、制备方法及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非病毒性载体细胞毒性高、转染效率低下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运送DNA的非病毒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L-色氨酸、牛血清蛋白、氯金酸和超纯水按照30~35mg:200~220mg:0.5~2ml:7~9ml的比例混合均匀,得到原料混合物溶液;
步骤2,将所述原料混合物溶液在室温下孵育8~10h,得到孵育混合物溶液;
步骤3,将孵育混合物溶液以5000g离心5~10min,收集上清液;
步骤4,将步骤3收集的上清液置于截留分子量为3500Da的透析袋内,加入超纯水,透析24h,然后将透析袋内的溶液经真空冷冻干燥,得到运送DNA的非病毒载体。
优选的,上述运送DNA的非病毒载体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中L-色氨酸、牛血清蛋白、氯金酸和超纯水的比例为30mg:200mg:1ml:8.5ml。
优选的,上述运送DNA的非病毒载体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的孵育时间为8h。
优选的,上述运送DNA的非病毒载体的制备方法中,步骤3的离心时间为5min。
优选的,上述运送DNA的非病毒载体的制备方法中,步骤4中,所述真空冷冻干燥的温度为-20~-50℃、真空度为5~10Pa。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根据上述制备方法制备而成的运送DNA的非病毒载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上述运送DNA的非病毒载体在向细胞内部输送外源基因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运送DNA的非病毒载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运送DNA的非病毒载体的制备方法简单、高效且对细胞无害。
2、本发明的方法制备而成的运送DNA的细胞毒性很低,具有较强的DNA结合力,良好生物相容性,有效地屏蔽了质粒的负电荷,从而成功被细胞内吞,具有较高转染效率,在对细胞无害的前提下,成功将外源基因输送到细胞内部并成功表达目的蛋白,可以用作非病毒载体,在向细胞内部输送外源基因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582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