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管廊开挖及支撑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5731.0 | 申请日: | 2017-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68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高琳;杨昆鹏;张国贤;陈佳男;吴宪财;胡占东;冯旭;王永明;李金鑫;刘军;韩吉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开挖 支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下管廊开挖及支撑的施工方法通过在待开挖的地下管廊的支护结构处预留土方,形成支撑于支护结构的操作台,挖掘操作台之间的土体形成挖掘机的活动区,从而操作台对支护结构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由于施工井位狭长且深土质松散而存在的安全隐患。施工人员能够在操作台上。操作台给支撑杆的安装提供了操作空间,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效率高且安全有效。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地下管廊开挖及支撑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地下综合管廊的兴起,地方政府越来越多的投入城市核心区域的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管廊,即管道的走廊。化工及其相关类工厂中很多管道被集中在一起,沿着装置或厂房外布置,形成和走廊类似的样子。地下综合管廊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管线放置其中而形成的一种公共基础设施。它是城市生命线工程基础设施发展的方向。它由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立柱、横梁以及桁架所构成,按类型可分为单层或多层,可通行的或不可通行的等。
地下综合管廊与城市地铁施工类似但又不同于地铁,其具有施工井位狭长且深、地下管线错综复杂、周围老建筑较多、土质松散、坑内钢支撑密集不易出土、工期紧等特点,这对地下综合管廊的土方开挖和支撑的施工造成了很大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地下管廊开挖及支撑的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井位狭长且深、土质松散而造成的土方开挖和支撑的施工难度大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下管廊开挖及支撑的施工方法,包括:
S1:于待开挖的地下管廊的侧部施工形成支护结构;
S2:挖掘所述支护结构之间的土体,至顶部支撑的预设高度;
S3:继续向下挖掘土体、并于所述支护结构处留设与所述支护结构相贴的顶部操作台,且所述顶部操作台之间形成有向下凹陷的、供挖掘机作业的顶部机械操作区;
S4:提供顶部支撑杆,于所述顶部操作台上、将所述顶部支撑杆装设于所述支护结构上对应所述顶部支撑的预设高度处,并通过所述顶部支撑杆顶撑于相对的两个支护结构之间;
S5:挖除所述顶部操作台;
S6:继续向下挖掘土体、并于下一道支撑的预设高度处留设与所述支护结构相贴的下一道操作台,且所述下一道操作台之间形成有向下凹陷的、供挖掘机作业的下一道机械操作区;
S7:提供支撑杆,于所述下一道操作台上、将所述支撑杆装设于所述支护结构上对应所述下一道支撑的预设高度处,并通过所述支撑杆顶撑于相对的两个支护结构之间;
S8:挖除所述下一道操作台;
S9:重复步骤S6至S8,直至挖掘土体至底部支撑的预设高度。
本发明地下管廊开挖及支撑的施工方法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地下管廊开挖及支撑的施工方法通过在待开挖的地下管廊的支护结构处预留土方,形成支撑于支护结构的操作台,挖掘操作台之间的土体形成挖掘机的活动区,从而操作台对支护结构起到支撑作用,防止由于施工井位狭长且深土质松散而存在的安全隐患。施工人员能够在操作台上。操作台给支撑杆的安装提供了操作空间,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施工,效率高且安全有效。
小型挖掘机在挖掘机的活动区处开挖土方,并利用吊车等将土方运送出去,施工效率高,且解决了在相邻两个支撑杆之间挖掘施工时容易触碰到支撑杆,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随着土方的开挖,小型挖掘机的位置也随之下降,解决了挖掘机的臂长有限,当开挖的深度大于8m时,地面的挖掘机无法进行开挖施工的问题。本发明在开挖过程中能更好地与支撑杆的安装形成流水作业,无需再搭设脚手架安装钢支撑施工,在减低成本的同时还减少了安全隐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57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