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孢菇基质压块机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4894.7 | 申请日: | 2017-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470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洪媛;耿宇聪;刘宏斌;翟丽梅;杨波;李博中;雷秋良;武淑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孢菇 基质 压块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孢菇基质压块机,属于食用菌基质制备领域。
背景技术
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世界上栽培最广、产量最多、消费最普遍的一种食用菌。近年来,我们食用菌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国和出口国。双孢菇栽培基质主要来源于农业废弃物,包括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
荷兰的双孢菇基质制备工艺较为成熟,并且发现通过对基质的压块可以减少基质占地面积和提高双孢菇单产,也行成了双孢菇的大批量压块技术。我国云南洱海流域适合双孢菇的栽培,现阶段也有一定规模散户栽培双孢菇,但户用设施较为落后,双孢菇基质铺设占地面积大,且易染菌,导致单产较低。
一般的压块机装置功耗大、成本高,并不适用于一般农户的双孢菇基质压块的实际生产操作,并且存在着压块紧实度过高、不可控和压块机转移不方便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压块装置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双孢菇基质压块机,该装置根据栽培双孢菇的散户需求设计而成,结构简单、操作便宜,能够对双孢菇基质进行紧实度可控的压块,并可为后续基质打包提供操作空间。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新型双孢菇基质压块机,由压槽、压板和固定架三个主体部分组成。
所述的压槽由中空压槽和压槽拉手等组成,中空压槽为基质的主要承装装置,也是经过压块后基质的定型装置;中空压槽采用具有抗腐蚀、轻便、耐压、无毒特性的PP材料制造,在中空压槽较宽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压槽拉手,用于压槽的推入、拉出和抬起与基质分离的功能,方便基质的后续打包转移,也方便基质压块的连续操作使用。
所述的压板由压力板、联动轴、联动轴孔和压力杆等组成,联动轴孔与固定轴相,其中联动轴采用U型设计,可以使压力板垂直压入放置槽中,压力板采用倒梯形设计,可使压力板在向下压缩基质的同时与放置槽吻合。
如图1和图5所示,所述的固定架由定位轴架、固定板、放置槽、档板、卡位槽和支架等组成。其中支架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调整高度;档板位于放置槽靠定位轴架一侧,用于挡住推进的中空压槽,并稳定中空压槽的位置;放置槽分为上下两部分,下部尺寸与中空压槽吻合,可使中空压槽完全放入且周围无缝隙,上部是与压力板1的倒梯形相吻合的槽口,槽口底部较宽处恰好覆盖放置进入的中空压槽顶部,形成无缝凹槽;定位轴架上端设置有卡位槽,用于固定抬起后的压板,方便压块工序的后续操作。
所述的放置槽上部与下部的比例为1∶4,此比例下基质压块后紧实度可达500kg/m3,因此可根据所需的压块紧实度进行上、下部比例的改造,制作成不同紧实度需求的压块机。
本发明的双孢菇基质压块机进料和出料过程简单,易于连续性操作;可根据不同的基质紧实度需要调整相应的放置卡位槽,具有较好的实用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双孢菇基质压块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压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压板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压力板,2为定位轴架,3为固定板,4为中空压槽,5为放置槽,6为固定轴,7为压槽拉手,8为档板,9为联动轴,10为联动轴孔,11为压力杆,12为卡位槽,13为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双孢菇基质压块机,由压槽、压板和固定架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的压槽由中空压槽4和压槽拉手7等组成,中空压槽4为基质的主要承装装置,也是经过压块后基质的定型装置;中空压槽4采用具有抗腐蚀、轻便、耐压、无毒特性的PP材料制造,在中空压槽4较宽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压槽拉手7,用于压槽的推入、拉出和抬起与基质分离的功能,方便基质的后续打包转移,也方便基质压块的连续操作使用。
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所述的压板由压力板1、联动轴9、联动轴孔10和压力杆11等组成,联动轴孔10与固定轴6相连,其中联动轴9采用U型设计,可以使压力板1垂直压入放置槽5中,压力板1采用倒梯形设计,可使压力板1在向下压缩基质的同时与放置槽5吻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48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牛樟芝培植方法
- 下一篇:川圆芝1号灵芝新菌株及其繁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