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进入或退出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时背光源控制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4889.6 | 申请日: | 2014-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15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杨嘉;张玉欣;黄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34 | 分类号: | G09G3/34;H04N5/445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1 | 代理人: | 邵新华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入 退出 宽银幕电影 显示 模式 背光源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进入或退出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时背光源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确定显示屏在显示待显示图像时,所述显示屏中背光分区的第一背光源状态;判断所述背光分区的第一背光源状态与所述待显示图像的前一帧图像在显示时所述背光分区的第二背光源状态是否相同;若不同,则根据所述第一背光源状态以及所述第二背光源状态,设置所述背光分区的背光源亮度值,以使从所述待显示图像开始的连续N帧图像在所述背光分区中显示时的背光源亮度值单调变化,其中,N为大于0的正整数。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避免多次切换背光源状态时发生的背光源闪烁现象。
本申请是2014年08月28日提出的发明名称为“进入或退出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时背光源控制方法及装置”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201410433098.X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背光源控制领域,尤其涉及进入或退出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时背光源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因液晶屏组装固定造成边框挤压液晶面板,导致四角液晶分子排布结构发生变化;或因光学膜片制成原因导致显示屏局部不均;或因显示屏局部固定不牢或受热膨胀产生表面平整度下降等情况,都会导致在环境光较弱的观看条件下,观看图像内容为黑色画面或低亮度场景时,容易感知液晶的漏光现象,从而损害图像画面品质。尤其当播放某些比例格式的影片时,如宽荧幕电影,其本身就带有黑色区域;或由于液晶显示屏长宽尺寸比与播放影片的长宽比不同,而在显示屏中会存在黑色区域,如液晶电视的显示屏的长宽比为16:9,而宽荧幕电影的长宽比近似为21:9,具体如图1所示。
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下,在显示屏中的黑色区域会产生漏光现象,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光学膜片因制成原因导致显示屏局部不均;因显示屏局部固定不牢或受热膨胀产生表面平整度下降;因显示屏组装固定造成边框挤压导致显示屏的四角漏光。当图像内容为黑色画面或低亮度场景时,在环境光较弱的观看条件下,就容易感知液晶的漏光现象,从而损害图像画面品质。
为此在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下,需要将显示屏中的黑色区域对应的背光分区的背光源关闭,从而可以消除漏光现象。但是,背光源频繁开启关闭,会导致背光源产生闪烁现象,会对观看者产生视觉上的不适。目前对这种问题并没有好的解决方法。
发明内容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在进入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时背光源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从非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切换为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显示的指令,判断在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显示需要关闭背光源的背光分区;延迟N帧图像后将需关闭所述背光分区的背光源关闭,以及分别设置所述延迟N帧图像在显示时的背光源亮度值,使所述延迟N帧图像的背光源亮度值按照图像显示时间先后单调递减。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退出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时背光源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接收从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切换为非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显示的指令,判断在非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显示下需要开启背光源的背光分区;延迟N帧图像后将第N+1帧图像所需背光源亮度值设为该待显示图像所需的背光源亮度值,同时设置所述延迟N帧图像在显示时的背光源亮度值,使得所述延迟N帧图像的背光源亮度值按照图像显示时间先后单调递增。
附图说明
图1为在显示屏中显示带有黑色区域图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入或退出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时背光源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为1D或1.5D 局域调光技术所采用的显示屏划分方式;
图4为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图像在显示屏中显示的示意图;
图5为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图像在显示屏中第一区域的示意图;
图6为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图像在显示屏中第二区域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入或退出宽银幕电影显示模式时背光源控制装置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48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色显示装置
- 下一篇:车载声音收集装置以及声音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