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炭臭氧化反应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4816.7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05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祝凤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祝凤娟 |
主分类号: | C02F11/06 | 分类号: | C02F11/06;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35001 | 代理人: | 罗立君 |
地址: | 350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臭氧 反应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物炭臭氧化反应系统。
背景技术
在原油收集和加工的整个过程中,油田所在地的土壤随着原油从地层中被开采出来,被原油所污染,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并携带许多悬浮固体,而且高温高压的油层中溶解了地层中的各种盐类和气体,使油田土壤成分更加复杂,并且在原油集输过程中加入的各种化学药剂也使土壤污染程度增加。随着污泥排放标准的不断严格,对污泥中化学需氧量 (COD)、氮、磷等物质的排放要求越来越高,工业污泥中化学需氧量 (COD) 的去除与脱氮除磷面临着巨大挑战。传统的处理方式往往增加基建投资的费用及能耗,并且运行较为复杂。
生物炭臭氧化反应装置及其污泥处理工艺是一种污泥处理的高效设备和工艺。其具有容积负荷、所需基建投资少,处理效率高,运行能耗低,运行费用少的特点。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生物炭臭氧化反应装置还存在诸多问题:由于污泥含水量高,在有机物浓度过高的情况下,会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堵塞管道,很容易导致反应失败,从而影响处理效果;而且,生物炭臭氧化反应装置对含有难降解有机物污泥中污染物的去除能力有限,该问题是制约生物炭臭氧化反应装置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炭臭氧化反应系统。该系统在污泥含水量高,在有机物浓度过高的情况下,通过臭氧杀灭细菌,防止其大量繁殖造成堵塞管道,能够提高反应成功率,同时结合水蒸气和臭氧迅速降解有机物污泥中污染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物炭臭氧化反应系统,包括反应器壳体和空气泵,所述空气泵连通一臭氧发生器,所述臭氧发生器出口连通一臭氧空气管道,在反应器壳体内部设有一多孔金属板,所述多孔金属板将反应器壳体内部腔体分隔成顶部的氧化反应腔和底部的臭氧空气腔,所述臭氧空气管道穿过所述反应器壳体与臭氧空气腔连通,一污泥生物炭混合投料装置穿过反应器壳体与氧化反应腔连通,氧化反应腔设有一臭氧化生物炭排放口,氧化反应腔的顶部连通一尾气排气装置,一柔性尾气再循环管分别连通尾气排气装置和空气泵,所述柔性尾气再循环管靠近尾气排气装置一端设有过滤器,靠近空气泵一端设有单向阀,氧化反应腔的上部设有带热感应机构的喷水装置,在臭氧空气腔的底部设有出口阀,所述污泥生物炭混合投料装置包括金属筒,金属筒的上端设置有进料斗,进料斗与金属筒之间设置过滤装置,进料斗的内壁上设置有热风机,金属筒的内部安装传送辊,传送辊与一电机连接,传送辊上安装加热器,金属筒上部开设有排气孔、下部设有排污孔,传送辊的下端安装有模头,模头上部连接有冷却水进水管、下部连接有冷却水出水管。
其中,所述喷水装置还包括进水管、喷头、出水口和进水阀门,所述喷头连接在进水管上,所述出水口位于喷头上,所述阀门设置在进水管上;所述热感应机构位于喷头上,与进水阀门电信号连接并控制进水阀门的启闭。
其中,所述喷头可以绕着进水管呈360°旋转。
其中,所述喷头为球体或圆锥体。
其中,所述热感应机构位于喷头上出水口的上方。
其中,所述出水口上方设有可拆卸的滤网。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污泥含水量高,在有机物浓度过高的情况下,通过臭氧杀灭细菌,防止其大量繁殖造成堵塞管道,提高反应成功率。
2、本发明结合水蒸气和臭氧对含有难降解有机物污泥中污染物的去除能力较强。
3、本发明柔性尾气再循环管循环使用尾气排气装置收集的处理尾气,节能环保,特别是通过多个操作循环可以实现更理想的结果。
4、本发明的喷水装置的喷头可以绕着进水管呈360°旋转,所以可以感应的范围更大,对污泥生物炭混合物能够均匀喷洒。
5、本发明的喷水装置的热感应机构位于喷头上出水口的上方,避免损坏热感应机构。
6、本发明的喷水装置的出水口还设有可拆卸的滤网,如果进水管的水不干净,将出水口堵住,可以将滤网取下来清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生物炭臭氧化反应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污泥生物炭混合投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喷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祝凤娟,未经祝凤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48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便捷加热水壶
- 下一篇:一种保温电热水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