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LISP的映射规模压力测试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4520.5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8945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9-20 |
发明(设计)人: | 邓文平;王宝生;周粤娴;高先明;郦苏丹;王宏;彭伟;胡宁;陈琳;唐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12/26 | 分类号: | H04L12/26 |
代理公司: | 湖南兆弘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008 | 代理人: | 赵洪 |
地址: | 410073 湖南省长沙市砚瓦池正***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lisp 映射 规模 压力 测试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LISP的映射规模压力测试方法,目的是解决测试成本高、测试过程复杂、测试准确率较低等问题。技术方案是构建由命令解析模块、控制模块、测试报文生成模块、测试报文收发模块、统计模块组成的压力测试软件;命令解析模块获取测试参数,将测试参数传递给控制模块,由控制模块控制测试报文生成模块生成符合测试需求的测试注册报文;由控制模块根据测试参数控制测试报文收发模块对被测映射系统发送特定规模的测试注册报文或者采用特定注册速度向被测映射系统发送测试注册报文;统计模块统计实际映射规模、映射注册速度、注册成功率并发送给控制模块;采用本发明可以降低测试成本、提高测试准确率,且测试过程相对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网络领域压力测试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LISP(Locator/IDSeparation Protocol,位置/身份分离协议)的映射规模压力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LISP是最初由思科公司提出的位置与身份分离的方案,它通过位置和身份信息的解耦合,避免了IP(Internet Protocol)语义重载,可良好地支持节点移动性、可扩展性、多宿主等未来网络特性。LISP协议采用“映射-封装”机制,对报文进行映射查询、封装并发送。目前,该协议的RFC(Request For Comments,一系列以编号排定的文件)已成为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标准文档。在标准实现中,LISP由入口/出口隧道路由器xTR(Ingress Tunnel Router,ITR;Egress Tunnel Router,ETR,两者合称为xTR)和映射服务接口组成,前者负责对数据包进行封装、解封装;后者使LISP可以支持不同的映射系统,仅需要实现接口所规定的映射解析器(Mapping Resolver,MR)、映射服务器(Mapping Server,MS)功能。
LISP中的映射规模是指在映射系统正常运行并提供映射服务接口所规定的功能的前提下,映射数据库中映射表项数目最大值。xTR向MS发送终端映射注册消息,再由MS向映射数据库追加映射表项。每个终端ID(Endpoint ID,EID)对应一条映射表项,映射表项的主要内容为终端的身份标识EID和终端当前的网络接入位置标识RLOC(Router Locator)。
在对基于LISP所开发的应用系统进行大规模部署之前,需要对该应用系统进行多个性能指标的压力测试,映射规模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以此检验其映射系统能够承受的最大负载量,从而验证所开发的应用系统是否具有大规模部署可行性。
目前常规的压力测试所用的工具主要分为硬件工具(例如发包测试仪)和软件工具(例如Libnet、Pkegen、DPDK等),但是使用这些工具进行测试的方法存在以下弊端与不足:
(1)硬件工具价格较高,因此测试成本也相对较高;
(2)生成测试数据报文所需的参数较多,过程复杂繁琐;生成的测试数据报文内容可能无法被映射服务接口正常识别处理,从而降低测试的准确率。
(3)不适合直接用于对基于LISP开发的系统进行压力测试。
为了提高对基于LISP所开发的应用系统的映射规模进行量化性能评估的效率和准确率,本发明基于LISP提出了一种映射规模压力测试方法,并开发一套可以用于压力测试的工具包软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基于LISP开发的系统的映射规模进行压力测试的方法,解决使用现有压力测试方法在进行映射规模压力测试时存在的测试成本高、测试过程复杂、测试准确率较低等不足。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45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