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泥分离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4280.9 | 申请日: | 2017-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6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明;林驰;徐惠亮;郑春峰;王勇;李学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水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F5/28 | 分类号: | E02F5/28;E02F3/88;E02F3/9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沈良菊 |
地址: | 225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收集 装置 | ||
1.一种底泥分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行走机构一、行走机构二、旋转驱动机构一和旋转驱动机构二,所述行走机构一和行走机构二的结构相同且相对设置,所述行走机构一包括端板一、端板二、端板三和支撑管,端板三转动连接在端板二上,端板一和端板三之间经若干呈辐射状设置的履齿板相连,端板一和端板三之间还间隔设有若干过滤格栅;所述端板一转动连接在支撑管上,行走机构一和行走机构二的支撑管的下部均连接有安装板,两安装板之间安装有弧形护罩,弧形护罩的下方设有螺旋叶片轴,弧形护罩的后方对应螺旋叶片轴设有清淤机构,所述行走机构一和行走机构二之间留有可容纳清淤机构的独立空间;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一经行走机构一的端板一驱动行走机构一转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二经行走机构二的端板一驱动行走机构二转动,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一和旋转驱动机构二的转向可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泥分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一和旋转驱动机构二的结构相同,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一包括液压马达一,所述液压马达一上传动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上啮合有从动内齿圈,所述从动内齿圈与端板一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底泥分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轴的左部安装有左螺旋叶片,螺旋叶片轴的右部安装有右螺旋叶片,所述左螺旋叶片和右螺旋叶片的旋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驱自行式螺旋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机构包括吸泥口和液压马达三,底泥从吸泥口处进入呈喇叭形的进泥管,进泥管朝外的一端连接连接法兰一的一端,连接法兰一的另一端连接有吸泥泵,底泥从吸泥泵的出口排至外部排泥管道,吸泥泵与液压马达三传动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驱自行式螺旋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机构设置在行走机构一的端板二和行走机构二的端板二间形成的独立空间内,所述进泥管上连接有便于清理垃圾的清理口,清理口与进泥管相通,清理口处可拆卸地连接有手孔盖。
6.根据权利要求1、2、4或5所述的一种底泥分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二的上侧设有下支撑板,所述端板三的下侧设有上支撑板,所述下支撑板和上支撑板之间设有滑块,下支撑板与滑块固连,端板三经滑块转动连接在端板二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底泥分离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一中的下支撑板和行走机构二中的下支撑板间通过加强筋板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驱自行式螺旋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一的安装板上安装有液压马达二,液压马达二与螺旋叶片轴一端传动连接,螺旋叶片轴另一端可转动地支撑在行走机构二的安装板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驱自行式螺旋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机构二的安装板上安装有液压马达二,液压马达二与螺旋叶片轴一端传动连接,螺旋叶片轴另一端可转动地支撑在行走机构一的安装板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双驱自行式螺旋清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马达一、液压马达二、液压马达三和行走机构二中的液压马达四的进、回油管线向外穿过支撑管后接入供油系统,由供油系统分别控制液压马达一和液压马达四的供油走向和供油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水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水利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428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地下多层蓄排水结构
- 下一篇:道路路面排水结构节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