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式热交换器和制造板式热交换器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710133031.8 | 申请日: | 2017-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70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16 |
| 发明(设计)人: | Y·范波克瑞克;M·路西克;J-P·H·汉森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萨尔排放控制系统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9/00 | 分类号: | F28D9/00;F28F3/04;B23K31/02;B23K10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小东 |
| 地址: | 比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板式 热交换器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包括板式热交换器和制造板式热交换器的方法。板式热交换器包括由热传导板构成的叠堆,在板之间布置有第一流动通路和第二流动通路。成对的热传导板形成单元。单元包括布置在热传导板之间的内分隔元件,以使用于流体中的一种的第一入口开口和第一出口开口敞开。单元还包括外分隔元件,外分隔元件在热传导板的彼此背离的侧面焊接到热传导板。将单元彼此叠堆并且借助外分隔元件、通过焊接接合在一起。板式热交换器还包括覆盖板,覆盖板用于覆盖叠堆的侧面。除了由第一入口开口和第一出口开口提供的通道之外,单元的包括第一入口开口或第一出口开口的两个第一侧还包括设置在热传导板之间的用于所述流体中的一种的泄漏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式热交换器和制造板式热交换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板式热交换器中,许多热传导板形成叠堆。在热传导板之间,形成用于引导吸热介质和放热介质的通路。在这些板之间,设置用于将这些板保持预定距离并且形成通路的分隔件。例如,在欧洲专利EP 1 373 819中,描述了一种板式热交换器,其中,在热传导板之间布置内分隔元件和外分隔元件。通过将分隔元件彼此焊接,将分隔元件焊接到热传导板以及将入口接合通路和出口接合通路焊接到叠堆,形成自支撑的气密结构。在欧洲专利EP1 373 819中描述的热交换器中的致密焊接造成叠堆中的残余应力高。这会造成裂缝,还有其他。因此,叠堆的抵抗力会变弱并且板式热交换器的耐久力显著减弱。
因此,需要相比于现有技术的热交换器具有提高的耐久性的板式热交换器和用于制造板式热交换器的方法。特别地,需要在各个板内和各个板之间的残余应力减小的板式热交换器和用于制造板式热交换器的方法。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板式热交换器,该板式热交换器包括由热传导板构成的叠堆。每个热传导板在大致平面上延伸并且包括四个边缘部分。在所述热传导板之间布置有第一流动通路和第二流动通路,其中,每个第一流动通路被设置用于第一流体的贯通流动并且每个第二流动通路被设置用于第二流体的贯通流动。用于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中的一种流体的所述第一流动通路经由能与所述板式热交换器的入口端口和出口端口连接的第一入口开口和第一出口开口。在根据本发明的热交换器中,成对的热传导板形成单元。所述单元包括布置在所述热传导板之间的内分隔元件。所述内分隔元件沿着所述四个边缘部分延伸,以使用于所述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中的所述一种流体的所述第一入口开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开口敞开。所述单元还包括外分隔元件,所述外分隔元件沿着所述四个边缘部分中的至少两个、在所述热传导板的彼此背离的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侧面布置并且焊接到所述热传导板中的至少一个热传导板。所述单元彼此抵着(优选地在彼此顶部)堆叠并且借助所述外分隔元件通过焊接而接合在一起。由此,根据如以下将更详细描述的各个单元的构造,可将外分隔元件彼此焊接或将其焊接到热传导板。
所述板式热交换器还包括覆盖板,所述覆盖板用于覆盖由所述热传导板构成的所述叠堆的侧面。所述覆盖板覆盖由所述热传导板构成的所述叠堆的两个第一侧,并且为由所述第一入口开口形成的入口端口片段和由所述第一出口开口形成的出口端口片段留出中断。所述单元的包括所述第一入口开口或所述第一出口开口的所述两个第一侧包括设置在所述热传导板之间用于所述第一流体和所述第二流体中的所述一种流体的泄漏通道。泄漏通道是除了由所述第一入口开口和所述第一出口开口提供的通道之外另外提供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萨尔排放控制系统公司,未经博萨尔排放控制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30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工用快速换热快速清洗装置
- 下一篇:复合热管再生式烟气余热利用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