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覆冰线路通入直流电流的融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32628.0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563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代发明;蒋欣;张仁奇;王凌旭;陈涛;李波;梁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7/16 | 分类号: | H02G7/16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52100 | 代理人: | 商小川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线路 直流 电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融冰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对覆冰线路通入直流电流的融冰装置。
背景技术
直流融冰主要是通过对输电线路施加直流电压并在输电线路末端进行短路,使导线发热对输电线路进行融冰,从而避免线路因结冰而倒杆断线。直流融冰技术的原理就是将覆冰线路作为负载,施加直流电源,用较低电压提供短路电流加热导线使覆冰熔化。但对于施加的电流功率,持续时间等直流电流的融冰操作参数规程的选择主要是依靠直流功率与目标线路的电阻率来大致换算一个直流电流的融冰技术规程,并通过相关直流电流的融冰经验进行操作。如对于常用的LGJ240导线,在环境温度为-5℃,覆冰厚度10mm时,电流选择600A以上,在2.5h左右,有融冰掉落。
值得注意的是,覆冰线路通入直流电流进行融冰时,输电线路上的温度并非是均匀的。导致温度不均匀的原因有:一、直流电流经过的输电线路的线径不均匀。输电线路上存在线路压接关节或防震金具等连接在输电线路上的器件,会使得输电线路的局部出现塑性变形,导致输电线路的线径不均匀,进而致使输电线路上的温度不均匀。二、直流电流经过的输电线路的电阻不均匀。钢芯铝绞线局部区域绞制松弛,铝股、钢股之间出现接触电阻,在通入恒定的电流时,导致直流融冰操作过程中绞制松弛的区域电阻较高,因此该绞制松弛的区域的温度也较高,使输电线路的温度不均匀。而且在恒定直流电流的作用下,上述输电线路的局部区域的温度远高于输电线路的平均温度(计算温度),那么在持续通入恒定直流电流后,该局部区域的输电线路表面的冰会受热蒸发直接升华成水蒸气,当遇到很低的外界温度时,水蒸气会在外层覆冰上再次凝华,周而复始,就会大大降低直流融冰效率,由此形成的大量覆冰严重影响输电线路及铁塔的安全;同时也会出现输电线路局部集中发热的问题,导致输电线路的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覆冰线路通入直流电流的融冰装置,以解决输电线路局部结冰的问题,从而长时间保证线路性能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对覆冰线路通入直流电流的融冰装置,包括:覆冰线路、直流电流发生装置和短路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电流发生器与脉冲电流发生控制器相连接;脉冲电流发生控制器的正负极与所述覆冰线路一端的两侧相连接,覆冰线路的另一端的两侧短路接线。
所述的直流电流发生装置包括直流电流发生器和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安装在所述直流电流发生器内部。
所述的直流电流发生器外部安装有调整旋钮。
所述的直流电流发生装置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以下技术效果:通过采用脉冲电流的装置进行覆冰线路热力融冰,该方案通过在输电线路上电流在一定周期内的增加或减少,保证了线路上维持均匀稳定的温度范围,一方面可防止持续通入恒定直流电而持续升温导致的覆冰先升华再凝华反复结冰现象,使得输电线路的覆冰逐渐融化成水滴落,提高融冰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对电流周期性增减的控制来满足线路温度的稳定,预防了采用恒定电流时线路上局部区域持续发热而导致温度过高,从而造成线路力学性能降低的问题。
说明书附图
图1 为本发明融冰装置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对覆冰线路通入直流电流的融冰装置,包括:覆冰线路、直流电流发生装置和短路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直流电流发生器与脉冲电流发生控制器相连接;脉冲电流发生控制器的正负极与所述覆冰线路一端的两侧相连接,覆冰线路的另一端的两侧短路接线。
所述的直流电流发生装置包括直流电流发生器和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安装在所述直流电流发生器内部。
所述的直流电流发生器外部安装有调整旋钮。
所述的直流电流发生装置电源输入端与外部电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262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