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止旋收敛型旋转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2590.7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9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刚;李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J15/44 | 分类号: | F16J15/44;F16J15/447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闵岳峰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敛 旋转 密封 结构 | ||
1.一种自止旋收敛型旋转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旋转密封结构(4)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在旋转部件(1)周向上的静子内环(2)和静子外环(3);其中,
静子外环(3)的内表面(5)上加工有若干密封齿结构(8);
静子外环(3)上的密封齿结构(8)与静子内环(2)的外表面(6)之间存在径向间隙(15),且径向间隙(15)的宽度大于静子内环(2)与旋转部件(1)之间存在的密封间隙(16)的宽度;
静子外环(3)的内表面(5)与静子内环(2)的外表面(6)之间形成的环形腔室被密封齿结构(8)分割为若干高压止旋腔(7);
高压止旋腔(7)与旋转密封结构(4)的高压端相连,每个高压止旋腔(7)内的压力通过密封齿结构(8)的个数、位置、形状和径向间隙(15)调节;
静子内环(2)安装在静子外环(3)上,静子内环(2)靠近旋转部件(1)的表面上开设有密封腔(13),且密封腔(13)与旋转部件(1)组成工质的泄漏通道,工质从高压端流向低压端;
静子内环(2)靠近旋转部件(1)的表面上还开设有若干环形的低压止旋腔(9),且低压止旋腔(9)布置在轴向相邻的两个密封腔(13)之间,低压止旋腔(9)内的压力小于对应的高压止旋腔(7)内的压力;
静子内环(2)上开设有连通高压止旋腔(7)和低压止旋腔(9)的止旋射流孔(10);
高压止旋腔(7)、低压止旋腔(9)和止旋射流孔(10)构成了高速止旋射流通道,工质通过止旋射流孔(10),从高压止旋腔(7)流入低压止旋腔(9),形成高速射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止旋收敛型旋转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止旋射流孔(10)沿静子内环(2)的周向等弧度布置,其数量为4的倍数,止旋射流孔(10)的中心线与半径方向存在射流角α,且有30°≤α≤60°,在低压止旋腔(9)内形成的高速射流具有与旋转部件(1)旋转方向相反的周向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止旋收敛型旋转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止旋射流孔(10)呈等截面圆柱型、收缩圆锥形或者缩放双曲型,其加工截面为圆、椭圆或者狭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止旋收敛型旋转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静子内环(2)上的密封腔(13)具有迷宫环形腔结构、袋型腔结构、圆孔腔结构或者六边形蜂窝腔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止旋收敛型旋转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迷宫环形腔结构的密封腔(13)采用沿流动方向逐渐减小的密封齿(11)的密封间隙(16),以及密封腔(13)上游密封齿(11)的齿顶凹槽(12),共同作用形成收敛型密封间隙,且密封间隙收敛角为0°≤β≤15°;
袋型腔结构的密封腔(13)的密封齿(11)与旋转部件(1)的外表面之间的密封间隙(16)沿流动方向恒定不变,采用在密封腔(13)上游密封齿(11)开设齿顶凹槽(12)的方法,形成收敛型密封间隙;
圆孔腔结构和六边形蜂窝腔结构的密封腔(13)均采用在密封腔(13)内表面切削具有收敛角β斜面的方法,使密封间隙(16)沿流动方向线性减小,形成收敛型密封间隙,且密封间隙收敛角0°≤β≤1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止旋收敛型旋转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密封腔(13)的腔室深度(18)沿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形成收敛型密封腔,根据腔室深度(18)沿流动方向减小规律的不同,收敛型密封腔(13)分为直线收缩型、二次曲线收缩型和余弦曲线收缩型。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止旋收敛型旋转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迷宫环形腔结构的密封腔(13)采用切削静子内环(2)内表面的加工方法,或者采用在静子内环(2)的内表面上镶嵌金属薄片的加工方法,形成密封齿(11)、密封腔(13)和低压止旋腔(9);
袋型腔结构和圆孔腔结构的密封腔(13)采用切削静子内环(2)内表面的加工方法,获得环形的低压止旋腔(9);
六边形蜂窝腔结构的密封腔(13)采用切削静子内环(2)内表面的加工方法,加工出环形低压止旋腔(9)和焊接面(19),且焊接面(19)的半径沿流动方向逐渐减小,并采用将楔形蜂窝板(20)焊接在静子内环(2)上的焊接面(19)的方法获得密封腔(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259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V型槽铜环的导电滑环
- 下一篇:一种线材穿套管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