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坡道起步防溜车的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2140.8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45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东;李林;吴昕煌;刘国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W30/18 | 分类号: | B60W30/18;B60W40/076;B60W40/13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坡道 起步 防溜车 控制 方法 控制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起步控制方法,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坡道起步防溜车的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我国近年来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各大城市汽车数量急剧增加,堵车情况经常发生,尤其是在上下班高峰期,坡道停车在所难免,许多驾驶员由于经验不足或者技术不佳,经常发生车辆滑溜(向后或向前)导致发动机熄火等情况,严重时会造成交通事故。汽车安全性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坡道起步防溜车已经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汽车安全课题。
现有坡道起步防溜技术大部分采取传统控制方法,以机械、液压为主,基于传统的单向离合器、棘轮棘爪机构、蜗轮蜗杆机构等实现车辆逆行滑溜锁止。这些传统方法尽管具有机械系统高可靠性的优点,但是防滑溜时产生冲击较大,舒适性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车辆坡道起步防溜车的控制方法与控制系统,车辆能够自动识别车辆坡道起步状态,并通过电子制动模块对车辆进一步制动,保证车辆坡道起步时不发生滑溜。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坡道起步防溜车的控制方法,包括:
检测车辆是否处于起步状态;
当检测到车辆处于起步状态时,通过坡度传感器获取车辆的当前坡度、通过重量传感器获取车辆的当前车载重量以及通过设置在车辆的制动器支撑架上的力矩传感器获取由手刹制动对车辆所产生的第一制动力矩;
根据所述车辆的当前坡度、所述当前车载重量以及所述第一制动力矩计算防溜车所需的第二制动力矩,并向电子制动模块发送防溜车指令使所述电子制动模块对车辆制动产生所述第二制动力矩;其中,所述第二制动力矩小于所述第一制动力矩;
当检测到所述第一制动力矩的数值变成零时,检测是否有油门信号与车速信号;
当检测不到有油门信号与车速信号时,向所述电子制动模块发送保持指令使所述电子制动模块保持对车辆产生的所述第二制动力矩以防止车辆向坡道下位溜动;
当检测到有油门信号与车速信号时,向所述电子制动模块发送起步指令使所述电子制动模块对车辆产生的所述第二制动力矩逐渐减小为零以驱动车辆向既定方向运动。
优选地,所述电子制动模块为电子稳定系统或者制动防抱死系统或者驱动防滑系统。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车门信号、安全带信号、油门信号、车速信号、挡位信号、所述重量传感器的信号、所述坡道传感器的信号以及所述力矩传感器的第一制动力矩信号,并发送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坡度信号为零时,识别车辆当前处于无坡起步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坡度信号不为零、所述制动力矩信号不为零以及所述脚刹信号不为零时,识别车辆当前处于下坡起步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坡度信号不为零、所述制动力矩信号不为零以及所述脚刹信号为零时,识别车辆当前处于上坡起步状态;
当检测到所述坡度信号不为零、所述制动力矩信号不为零以及所述挡位传感器的信号为倒挡信号,识别车辆当前处于倒车上坡起步状态;
将识别到的坡道起步状态通过所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优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检测到所述坡度信号为零时,如果所述第一制动力矩的数值也为零,则判断车辆当前手刹未拉起并通过所述显示模块发出第一提醒信号;
当检测到所述坡度信号不为零且所述第一制动力矩的数值也不为零时,通过重量传感器获取车辆的当前车载重量,并根据所述车辆的当前坡度以及当前车载重量计算手刹制动所需要的制动力矩阈值,并将所述第一制动力矩的数值与所述制动力矩阈值进行比较;
当所述第一制动力矩的数值小于所述制动力矩阈值时,判断车辆当前手刹未拉紧并通过所述显示模块发出第二提醒信号。
相对于本发明一方面提供的车辆坡道起步防溜车的控制方法,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坡道起步防溜车的控制系统,设置在被控车辆上,包括:
起步检测模块,用于检测车辆是否处于起步状态;
传感器信号获取模块,用于在所述起步状态下,通过坡度传感器获取车辆的当前坡度、通过重量传感器获取车辆的当前车载重量以及通过设置在车辆的制动器支撑架上的力矩传感器获取由手刹制动对车辆所产生的第一制动力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214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