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车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31878.2 | 申请日: | 201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0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0 |
发明(设计)人: | 祝辉;邓炯;余彪;梁华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C21/32 | 分类号: | G01C21/32;G01C21/34;G01S19/45 |
代理公司: | 34126 合肥市科融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传感器 信息 融合 智能 定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车定位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单纯依赖GPS定位产生的漂移现象,从而提高车辆的定位精度。通过对雷达数据和编码器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SLAM)得到车辆在局部地图中的位置,通过GPS定位获得车辆在经纬度系统中的位置,并将二者通过坐标转换统一到大地坐标系下,再使用卡尔曼滤波器对上述两种位置信息做融合处理,获得车辆位置的精确估计。本发明基于车载的编码器、激光雷达、GPS来实现车辆精准的全局定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车定位方法领域,具体是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车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车自主驾驶或辅助驾驶的前提之一就是要准确知道自己的位置。当前智能车自主驾驶或辅助驾驶领域,使用最多的定位方法是基于GPS定位,或者GPS与里程计融合进行定位。单独使用GPS设备来定位,由于设备本身的误差,定位往往会出现漂移现象,同时在某些场合,比如隧道、高楼林立的市区,GPS信号会迅速减弱甚至丢失。GPS与里程计融合定位,在GPS信号弱时会更倾向使用里程计来推算定位,进而减少纯靠GPS定位引发的误差,但是由于里程计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会有累积误差和漂移,里程计推算定位同样不精准。
本发明使用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使用雷达数据对里程计数据进行校正,得到智能车局部的位置估计,再结合GPS定位,通过坐标转换和卡尔曼滤波,将二者进行融合,得到精准的智能车位置估计。相对于GPS与里程计融合定位,本发明能够更好地完成智能车的定位,为智能车的自动驾驶或辅助驾驶提供保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车定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智能车自主驾驶或辅助驾驶领域GPS定位不准的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车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基于智能车的光电编码器和激光雷达采集的数据,并利用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方法 (SLAM)得到智能车在SLAM方法构建的局部地图中的位置信息;
(2)、通过智能车的GPS定位获得智能车在地理坐标系中的位置信息;
(3)、将步骤(1)和步骤(2)得到的智能车在局部地图坐标系中、地理坐标系中的位置信息通过坐标转换统一在大地坐标系中;
(4)、基于步骤(3)的坐标转换过程,采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将步骤(1)得到的智能车的位置信息、步骤(2)得到的智能车的位置信息进行融合,得到智能车精准的位置估计。
所述的一种基于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智能车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的具体过程如下:
(1.1)、以智能车启动时车体中心为原点Oo,沿车前进方向为Xo轴方向,垂直Xo轴指向车体左侧为Yo轴方向,Zo轴垂直向上建立里程计坐标系。由于只考虑智能车在水平面内运动且没有俯仰和翻滚动作,因此Z轴坐标始终为0且只有偏航角的变化,因此可以得到智能车的位姿模型(x,y,θ)。通过智能车后轮左、右轮的光电编码器,推算智能车里程计信息,具体过程如下:
(1.1.1)、0时刻,智能车在里程计坐标系中的位姿(x0,y0,θ0)为(0,0,0).
(1.1.2)、单位采样时间内,在里程计坐标系下,车轮位置的增量ΔS通过以下公式得到:
其中ΔQ为光电码盘输出的脉冲增量,D为车轮直径,Ts为采样时间,N为光电码盘上的光栅总数,K为光电编码器减速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3187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