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动作识别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8589.7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0163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龙;樊旭;彭意兵;孙兆沛;姚干;严浩;徐龙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拓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 |
代理公司: | 武汉东喻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42224 | 代理人: | 方可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作 识别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机交互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动作识别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计算机科学与人工智能的发展,传统的人机交互方式如键盘、鼠标等已经逐渐满足不了新兴行业的应用,例如在AR/VR应用中,传统交互方式无法给用户提供沉浸式的体验。而基于动作识别的人机交互设备具有自然、直观、简洁等特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目前,动作识别方案大部分是基于光学感测原理,来自为微软公司的US20100199228A1提供了利用深度摄像机采集用户的身体姿态信息,并进行识别的方案;来自中国的CN104933408A提供了一种通过图像进行手势识别的方案。然而,基于光学感测的识别技术都需要图像数据,计算量大,需要计算能力较强的处理器;通过图像识别一个动作处理时间往往较长,无法达到用户的实时要求;单/双目摄像头和体感摄像机体积都比较大,无法实现便携化,并且硬件成本高;用户的动作容易受到遮挡,造成系统无法识别。这些缺陷都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也有部分方案采用了加速度传感器来采集用户的手部运动信息,来自Nintendo公司的US20080291160A1提供了利用红外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捕获用户手部位置的方案。但方案中仍需要使用红外传感器来进行辅助定位,所以用户的使用环境固定,无法移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动作识别方法及系统,采用惯性传感器采集运动信息,相比于视觉传感器,具有更精确的运动信息,能够更准确地识别;使用者可以不受环境限制,随时移动;可识别图像中被物体遮挡的动作。
一种动作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启动惯性传感器采集运动关节处的运动参数:
(2)依据采集的运动参数解算姿态数据;
(3)将姿态数据与动作模型库匹配输出动作识别结果。
进一步地,所述动作模型按照如下方式训练:
(31)利用惯性传感器多次采集某一动作下的运动样本参数,依据该运动样本参数解算该动作对应的姿态样本数据;
(32)将姿态样本数据代入K个高斯模型,得到姿态样本数据x在第k个高斯模型下产生的概率,并估计K个分高斯模型的权值πk;
(33)计算姿态样本数据x属于某一动作的概率
(34)判定概率p(x)是否趋于收敛,若是,则得到由K个高斯模型组成的动作模型,若否,则依据当前权值πk更新K个高斯模型的参数,返回步骤(32)。
进一步地,所述高斯模型个数K按照如下方式确定:
根据训练用的样本数据分别作出X/Y/Z轴加速度数据的分布直方图,并求出各个直方图的加速度阈值,按阈值对各轴加速度分布进行分割,保留处于阈值之上加速度分布,计算加速度极大值个数,取三个极大值个数中最大的为高斯模型个数K。
进一步地,所述高斯模型参数以及权重按照如下方式初始化:
根据训练用的样本数据得到加速度在三维空间的分布,并聚类得到聚类中心,各聚类中心的三维矢量即为高斯模型的初始期望μ;以各聚类中心为圆心,以聚类中心之间最短距离的1/m作为半径,作出K个球体,统计球体内点的个数,根据个数之比求出各高斯模型权重的初始值,并利用协方差公式计算出高斯模型的初始协方差。
进一步地,采用随机生成的隐马尔可夫模型以及上述求得的初始化参数,训练得到若干个备选动作模型,将得到的模型对训练数据进行识别,选取平均识别率最高的模型为最终的动作模型。
进一步地,对至少相邻的两个姿态数据求平均,将均值作为步骤(3)匹配的姿态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还将不同运动部位的姿态数据转换到同一坐标系下。
进一步地,所述运动参数包括角速度和加速度,或者速度、加速度和磁场强度及方向;所述姿态数据包括航向角、俯仰角和横滚角。
进一步地,所述惯性传感器为加速度计,或者陀螺仪,或者加速度计和陀螺仪的组合,或者加速度计和磁力计的组合,或者陀螺仪和磁力计的组合,或者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的组合。
一种动作识别系统,包括:
额外信息获取单元,设置在辅助运动部位,用于采集辅助运动关节的运动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拓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拓扑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85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单面接触铝基板的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的电源分配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