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串行总线时序分析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710128559.6 | 申请日: | 2017-03-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19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周立功;郑百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致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22 | 分类号: | G06F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张春水,唐京桥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串行 总线 时序 分析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串行总线时序分析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串行总线是连接外部设备的一个串口总线标准,在计算机上使用广泛,但也可以用在机顶盒和游戏机上,补充标准使其能够用于在便携设备之间直接交换数据。
现有的串行总线时序测试方法主要为:
1、手动光标测量
根据时序参数的定义,手动调整光标并逐一测量。该方法需要对时序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准确找出测试的参数,且不同的协议要求的时序参数各不相同,操作难度大,耗费时间多。另外使用光标测量只能针对一次采集的波形进行分析,无法反映特殊情况下出现的异常信号,如干扰导致的传输错误。
2、使用眼图测量
该方法用于时序测试时,需要将所有的测试项生成不同的眼图来进行观察与测量,需要使用特定的眼图模板对结果进行判定,无触碰则通过;另外需要通过示波器的编程命令对示波器进行部分自动控制,如控制触发,模板加载等。
该方法生成的眼图,需要示波器强大的触发配合(如I2C的起始位建立时间,需要I2C的重复起始位触发),否则生成的眼图容易散乱而无法观察,而串行总线协议如此繁多,示波器很难做到如此强大的触发。一个眼图只能测试一项时序参数,要全部测试,需要不停的重复导入、分析、判定等操作。眼图结果的判定,使用眼图模板进行,而眼图的高度与输入电压有关,眼图的宽度和频率有关,这就得为每一种电压和频率都配备一个眼图模板,这无形增加了庞大的工作量。另外眼图是由很多帧相似的波形叠加而成,故很难得到一个精确的测量结果,且线与线之间的测量,有时需要手动进行,很难做到完全自动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串行总线时序分析方法及装置,其内部集成了串行总线时序分析功能,采用数字分析方法,可解码数据流并一次性测试所有测试项,全自动生成测试结果,并能浏览与导出测试报告。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串行总线时序分析方法,具体包括:
采集串行总线数据,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输入串行总线参数及参数的有效范围;
根据所述参数解析波形;
生成分析结果。
可选的,
步骤所述输入串行总线参数及参数的有效范围包括:
选择对应的串行总线协议类型;
设置信号选择的通道、串行总线电压和参数的范围。
可选的,
步骤所述根据所述参数解析波形包括:
根据所述协议类型和串行总线电压,计算数字化的阈值;
根据所述参数的特征,查找并获取测量值;
解码串行总线传输的信号,并记录解码数据。
可选的,
步骤所述生成分析结果包括:
统计测试项的最坏结果;
判定所述测试项通过或失败;
输出原始波形、解码结果和测试结果。
可选的,
步骤所述生成分析结果之后还包括:
浏览测试区域,并导出测试报告;
所述浏览测试区域包括:选取测试区域、观察双时基和打开光标定位。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串行总线时序分析装置,包括:
转换单元,用于采集串行总线数据,并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输入单元,用于输入串行总线参数及参数的有效范围;
解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数解析波形;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分析结果。
可选的,
所述输入单元包括:
选择子单元,用于选择对应的串行总线协议类型;
设置子单元,用于设置信号选择的通道、串行总线电压和参数范围。
可选的,
所述解析单元包括:
计算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协议类型和串行总线电压,计算数字化的阈值;
获取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参数的特征,查找并获取测量值;
解码子单元,用于解码串行总线传输的信号,并记录解码数据。
可选的,
所述生成单元包括:
统计子单元,用于统计测试项的最坏结果;
判断子单元,用于判定所述测试项通过或失败;
输出子单元,用于输出原始波形、解码结果和测试结果。
可选的,
所述装置还包括提取单元,用于浏览测试区域,并导出测试报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致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致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855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