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聚氰胺树脂用增韧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710127614.X | 申请日: | 2017-03-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30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发明(设计)人: | 肖圣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圣洁 |
主分类号: | C08G12/40 | 分类号: | C08G12/40;C08L61/30;C08L61/32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王敏锋 |
地址: | 430062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聚 树脂 用增韧剂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聚氰胺树脂用增韧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1、反应釜中加入工业甲醛水溶液,用氢氧化钠调PH值,开始升温,升温,加入三聚氰胺,迅速升温,保温反应后,迅速降温后,得到羟甲基化的三聚氰胺,备用。2、反应釜中加入聚醚胺d230,开始升温。待聚醚胺完全溶解后加入第一步合成的羟甲基化的三聚氰胺预聚物,加入氢氧化钠保持反应液PH值,升温并保温反应。反应结束后降温,得到一种乳白色乳液,既为合成的增韧剂。合成方法易行,操作简便,能显著的提高三聚氰胺树脂板材的可弯曲性能,不影响三聚氰胺树脂的固化后的表面光泽,透明度等表观性能,对树脂原本的耐磨性能,耐划伤性能也无太大的负面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三聚氰胺树脂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三聚氰胺树脂用增韧剂的制备方法,该三聚氰胺树脂用增韧剂主要应用于制造胶合木的胶粘剂。
背景技术
目前人造板表面普遍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该树脂具有无色透明、耐热、耐磨、阻燃、制品尺寸稳定等优点。但该树脂固化后硬度比较大、脆性高,制造的人造板存在不易弯曲、容易断裂表面开裂等缺点。
现代专修像个性化,功能化发展,很多地方都有复杂的曲面造型,传统脆性大的人造板可弯曲性能差,已不适合需求。为了扩大三聚氰胺树脂层积板这种传统装饰材料的应用范围,非常有必要对其所用树脂进行增韧改性,在保持原有特点的基础上生产新一代能够弯曲、耐冲击、新型高压层积装饰板,适应现代装饰装修的需要。
目前主要采用的三聚氰胺树脂增韧多是采用增塑的方法。添加醇类如:乙醇、乙二醇、聚乙烯醇或者酰胺类化合物(醇类常用的有乙醇、乙二醇、聚乙烯醇等,酰胺类常用的有N,N-二甲基甲酰胺(DMF)、己内酰胺(CPL)、对甲苯磺酰胺(PTSA)等)。再就是添加一些弹性乳液,如丁苯胶乳,水性聚氨酯乳液,丁晴胶乳。前一种方法要达到理想的效果添加量较大且对树脂耐热性有不利影响。后一种方法会对固化后的树脂表面光泽度和透明度产生不利影响,这对于作为表面装饰用的三聚氰胺树脂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了一种反应型三聚氰胺树脂用增韧剂的制备方法,合成方法易行,操作简便,该增韧剂的分子链上同时含有三嗪环和柔性的聚醚链断,将该增韧剂加入到合成好的三聚氰胺树脂中,增韧剂的三嗪环结构能参与三胺树脂的固化反应,在树脂的大分子上引入了含有聚醚结构的柔性高分子链断,并减少了三胺树脂的交联度,可以显著提高三胺树脂的柔韧性,耐冲击和可弯曲性能。并且由于增韧剂参与了固化反应,接支到了主分子链上,所以不会对三聚氰胺树脂原有的透明度、表面光泽有不利影响。也不会对其耐水、耐磨、耐化学品性能有太大负面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一种三聚氰胺树脂用增韧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
(a)三聚氰胺在碱性催化剂条件下与甲醛预反应,使三聚氰胺羟甲基化得到预反应物:加入160-180份工业甲醛水溶液,用碱性催化剂调PH值为8.0-8.5,开始升温,升温至48-52℃时,加入60-80份三聚氰胺,迅速升温至70-75℃,保温反应20-25分钟后,迅速降温至20-25℃后,得到羟甲基化的三聚氰胺,备用,其反应式如下:
-NH2为氨基、HCHO为甲醛分子、N代表氮原子、C代表碳原子、H为氢原子。
(b)羟甲基化的三聚氰胺在碱性催化剂条件下与水溶性聚醚胺类化合物反应合成增韧剂:反应釜中加入140-150份水和50-60份水溶性聚醚胺类,开始升温到50-60℃,待水溶性聚醚胺在水中分散后加入20-30份步骤(a)合成的羟甲基化的三聚氰胺,加入碱性催化剂调节反应液使PH值保持在8.0-8.5,升温至80-85℃并保温反应70-90分钟,反应结束后降温至20-25℃,得到一种乳白色乳液,既为合成的增韧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圣洁,未经肖圣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101276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